地方高校在职硕士教育趋同的培养目标

发布时间:2022-05-18 18:14:08

培养目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即教育目的,狭义指各级各类学校或各专业的培养要求”①。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培养目标是不同级别、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和不同专业教育的具体目标,它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对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素质结构的一种理想,是一切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育的各个方面与基本环节有着根本的制约作用②。在职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关于高层次人才培养活动的一种预期,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社会需要和在职硕士教育理念提出的关于在职硕士培养的基本规格要求和质量标准。

教育部在1963年发布的《高等学校培养在职硕士工作暂行条例(草案)》中规定,我国在职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在大学本科毕业的基础上,更巩固深入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本专业主要的科学发展趋向;掌握两种外国语(对某些专业可以只要求掌握一种外国语);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和相应的教学工作的能力”。这一规定把在职硕士培养目标定位为从事科学理论研究,并为高校提供合格的师资和科研人才。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颁布实施、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和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全面发展后开发应用型岗位对高层次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加上个人求学目的的多样化、教育机构的多样化等因素,使得在职硕士培养目标在理论上出现了多样化,即在职硕士教育应该既有培养研究人才的学术型目标,也有培养教学人才的教学型目标、培养开发应用人才的应用型目标和培养复合人才的复合型目标。

虽然在职硕士培养目标在理论上出现了多样化,但在我国在职硕士教育实践中,不同的培养机构、不同的学科门类、不同的学位类型都把单一的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学术型目标作为主要的培养目标③,地方高校也不例外,培养目标与部(委)属高校趋同。这种单一、趋同的在职硕士培养目标,是从在职硕士教育恢复初期重点大学在职硕士教育实践中生发、沿袭而来的,是符合当时的社会需求和在职硕士教育的发展状况的,但与今天地方高校在职硕士教育的自身条件和社会需求很不适切,因为社会对研究型人才的需求少,部(委)属高校特别是进入“985工程”的高校足以满足培养研究型人才的需要,普通地方高校应以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为己任,主要培养开发应用型人才。但在在职硕士教育实践中,一些地方高校直接照搬了国家的相关文件或部(委)属高校在职硕士教育的培养目标,没有体现出与部(委)属高校在职硕士培养目标的区分度;或者根本没有明确提出本校的在职硕士培养目标;或者主观地认为“复合型’,是地方高校在职硕士培养的理想目标,问卷表明,有67.74%的地方高校的在职硕士处(部)处长、36. 17%的在职硕士导师认为其在职硕士培养目标是“复合型”的。

几乎所有的地方高校的硕士生培养目标都包括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且很少表明是培养理论研究能力或是应用研究能力,即地方高校的硕士生培养目标没有显示出与部(委)属高校硕士生培养目标的差异性。这种与部(委)属高校趋同的培养目标也反映在硕士生对未来理想就业岗位的期待上,问卷表明,地方高校硕士生选择“高校”作为理想岗位的最多,达31. 750};选择“科研单位”作为理想岗位的也有12. 0%;想去“企业”这一应用型岗位的只有30. 69%,比选择高校和科研单位这两个学术型岗位的少13个百分点。

在职研究生推荐

在职研究生

有问必答专注在职读研,请在线提交您的问题。

在线提问
在职研究生报名

网上报名请认真填写各项内容,负责老师将会与您及时联系。

点击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