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方面如何科学地帮助学生毕业论文有所提高

发布时间:2022-05-18 18:59:22

毕业论文写作与指导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学校、老师、学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老师指导离不开学校的政策引导,学生论文写作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和老师的指导有很强的关联。

因此,首先学校要加强论文写作指导师资队伍建设。老师的素质与能力要符合指导的标准与要求。不是什么老师都可以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普通高校基本有相关的规定。除了一般的写作知识技能和专业知识要求外,还必须具备指导别人写作的能力。茶壶里煮饺子,自己心中有数,但表达不出来,再好的“饺子”别人也吃不到的。

就像申论辅导团队一样,对论文指导老师要加强业务知识和写作技能的培训,尤其是强化老师指导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用较高的论文评价标准来衡量老师的指导工作,让老师“能指导”的同时,做到真正的“会指导”。

其次是要明确论文写作指导的常规内容

1、指导学生收集素材和形成论点。平时写作学生最怕的就是没东西没材料,写出来的文章空对空,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只好到处寻找、照搬照抄。因此,大学教育伊始,学校教育就应该明确注意生活(尤其是日后专业有关的话题)、收集素材的观念,或者热点问题,或者自己喜爱的话题;学校可以将近几年毕业论文的选题挂在网上,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关注“热点”话题需要的佐证素材。材料可以从网络、报纸、电台等多种途径留意和收集。所以,只要你留意,不怕找不到自己日后写论文需要的一些素材。到了实习阶段,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许多材料更会向你涌过来。进入第三年的时候,学校和指导老师就开始做好毕业论文写作的宣传发动和准备工作。此时,学生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素材中概括选题,也可以用日常关注的话题作为论文主题(此时相关的素材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

在此基础上,老师还要指导学生如何翻阅国内外资料、了解论题最新的研究情况。指导学生通过查询中国知网、海外文选、因特网筛选及专业论文选读、相关年会(研讨会)资料和国家(部门)相关的政策方针、文件资料等手段,引导学生做学术调研,学会文献综述的整理,指导学生开题报告的撰写等。

2、指导学生围绕论题拟写论文的提纲。就像种葡萄藤,论文的“纲”是“架子”,只有先立好“架子”,才能让后面长大的“藤”爬上架子、挂满葡萄。提纲就是文章的脉络结构和主要的观点所在。当然,文章的提纲也不是两三句话就可以成就的,它必须在开题报告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展开,形成初步的草稿。

3、指导学生撰写论文初稿。这是论文写作十分重要的关键环节。

一是在提纲草稿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材料和论证性言语,让“架子”上面不断爬满“葡萄藤”。根据论文的框架和思路,用论述性的言语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理论素材还是事实证据,都要从“佐证”的角度来组织,不能就事论事、详细铺开,而应概括到位。因此材料不能太详细,更不能当作讲故事一样来铺写。

二是考虑素材运用的规范性和恰当性。材料使用不是拿来放进文章就可以了。一些学生不知道“注释”和“参考文献”的用途是什么,有的纯粹是为了“形式”挂在上面,有没有差不多。老师应该告知学生这两种材料对于论文写作的意义及规范。

三是处理好论文二级提纲的格式。在辅导学生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类似编书那样的格式,这是论文写作的大忌。指导老师需要辅导学生如何将“小论点”在二级提纲中体现出来,也就是除了数序特定标志,如“一”、“(一)”“1、”“(1)”或者“首先”“其次”等字样等规范标序(层次结构不要过多)外,同时要将“小论点”体现出来。作为论点首先得表明作者的观点态度,往往是用动宾词组表达内容。论文应有论文的言语特征,不能把论文当书来编写。

四是指导学生挖掘论题相关“专业”内容的深度和新度。论题立意除了所谓的“大路货”,所在专业系部的老师自然成了指导老师的首选。不少学生课内知识学得不错,论文中将许多材料进行了组合,这充其量是一篇听课笔记的整合,除了复习之用,没有什么价值。也有不少论文是将检索到的资料重新成文,不但涉嫌抄袭,还有断章取义之可能。

在具体的论文写作中,观点不全和“空对空”是两个最主要的弊端体现。观点不全、重点不清,也就是“说半句,落半句”。可以说罗列了现象,没有挖掘本质,论证也因此缺乏深度。不少陈旧观点换个角度来说,或者重新概述一下,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新意”出现。“空对空”主要体现在文章空洞的理论多,缺少例证、引证之类的素材,通篇是公安简报的套话。即使引用案例,也往往是脱节的,不能很好地结合论点论述。

4、指导学生对论文“润色”修改。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一气呵成的文章有可能是好文章,但绝大多数的论文需要几遍甚至十几遍的修改才能成型。指导老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小觑。

一是论文的观点与构架的再斟酌。论文选题,或者说大论点,一般在开题报告的时候就基本确定了,而小论点的斟酌是贯穿整篇论文的修改完善过程,尤其是论点深度和新度的挖掘与完善,重点与非重点的言语搭配等。论文的构架也会因为观点、材料的变动而有所调整,有时甚至会出现较大的变动。

二是材料运用的科学性分析。实际案例、名人名言、引用佐证等材料的数量多少、使用位置、观点对应、新旧程度以及材料的概括性、科学性、恰当性等还有待进一步论证。

三是言语规范的进一步梳理。

在职研究生推荐

在职研究生

有问必答专注在职读研,请在线提交您的问题。

在线提问
在职研究生报名

网上报名请认真填写各项内容,负责老师将会与您及时联系。

点击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