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在职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问题
发布时间:2022-05-19 12:46:24针对在职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各界已经开始关心和重视起来,并在理论研究基础上展开大量实践性探索工作。但就如何开展在职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泛泛而谈较多,理论联系实际、具有操作性的研究成果较少的局面。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
(一)认识不足,工作忽视
在职研究生是学校教育培养的高层次人才。一方面,这些高学历的社会群体往往被人们认为全面发展、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求学期问学校、导师更多关注他们的学业状况、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而往往忽视他们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往往是危机状况,需要各方面付出更多的时问、精力去应对。因而在职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以及“重对个体严重心理障碍处理,轻对群体心理保健预防”的不平衡倾向。②所以。当前对少数问题学生帮助和治疗工作方式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在职研究生发挥潜能、完善人格、实现白我价值的重要功能。
(二)认识误区,工作不力
当前的许多高校没有建立完整、独立的在职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大多由德育工作者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在职研究生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德育工作者因为受到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的影响,往往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中,加之缺乏心理健康知识,德育的方式很难适应新形势。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倾向,往往被认为是帮助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在职研究生克服障碍,并努力提高其思想境界。也有些德育工作者主张心理教育取代传统的德育。这些极端的教育方式都不利于在职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的深入开展。
(三)方法体系缺乏创新
在职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研究虽然已经得到重视,并开始系统性探索,但在教育实施上尚未建立完整、独立的在职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也没有形成适合在职研究生心理特点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在大多数高校中,针对在职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是直接采用本科生的教育模式。③有调查显示,在职研究生的心理问题已不再是本科生的交往障碍、心理不成熟为主,而更多地表现在由对未来的不确定而产生的不安和焦虑感。这就要求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模式上要区别对待,构建符合在职研究生心理特点的独立、完整的教育体系和模式。
(四)科研有待于深入,研究方法及工具有局限性
当前关于在职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理论研究,主要阐述在职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影响因素以及干预措施等;一类是实证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来探讨在职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的作用。研究方法主要有访谈法、调查法和个案法等。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数量少,深入程度低,有许多研究结果还存在互相矛盾的地方。另由于研究范围、样本容量有限,研究结果的可信度也大大降低。今后应多进行跨专业、地域的研究,尽量增加样本含量,以减少抽样误差。
也有研究(俞国良,2008)指出,当前的在职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五种倾向:医学化、片面化、形式化、孤立化、‘占同化。具体工作的开展中存在重诊治轻教育的倾向,心理咨询重障碍、轻发展等问题。因而有研究者提出在职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四个原则:教育、发展、预防、主体(楼成礼,2005)。
- 同等学力申硕课程考试的分数是院校划定并非国家统一2022-05-19
- mba学历不同时可能需要加试吗2022-05-19
- 青岛emba能否对工作年限方面的要求放宽一些2022-05-19
- 开设mba的院校都有预科班吗2022-05-19
- 三大法宝助在职研究生完胜考研英语复习2022-05-19
- 专业硕士国家线会涨吗2022-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