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利于民不必法古出自哪里
发布时间:2022-11-17 21:09:23这句话出自于汉朝刘安的《淮南子》,是其《汜论训》里面的一句话。当然,原文是说“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大意是说,人们应该基于当下现实,假如百姓可以获益,不必效法古代规定;假如能把事做得体,也不必遵循俗法。
《淮南子?汜论训》节选原文及翻译
原文:
鲁昭公有慈母而爱之。死,为之练冠,故有慈母之服。阳侯杀蓼侯而窃其夫人,故大飨废夫人之礼。先王之制,不宜则废之;末世之事,善则著之。是故礼乐未始有常也。故圣人制礼乐,而不制于礼乐。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夫夏商之衰也,不变法而亡。三代之起也,不相袭而王。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因其宜,故变古未可非,而循俗未足多也。
(取材于《淮南子?汜论训》)
译文:
鲁昭公对抚养自身的慈母十分敬爱,她去世以后,为她服丧一年,因此就有了为慈母守孝的规定。阳侯看中了蓼侯夫人的美貌,在宴飨时杀死了蓼侯,抢走了他的夫人,所以就有了大飨时废除夫人执豆的礼仪。先王的制度,不适宜的就废除它;末世优异的政绩,也要让它显明。可见礼乐的规定是没有常规的。所以圣人制定礼乐,而不被礼乐所制约。治国有常则,而以利于人民为根本;刑赏教化有法规,而政令通行才是比较大的要求。只要有利于百姓,就不必遵循古制;只要符合大事,就不必依循旧章。夏、商的衰微,是由于不变法而灭亡的;禹、汤、武王三代的兴起,是不相互因袭而称王的。所以圣人执政法律法规和时代一起变动,礼制与习俗一起变化。衣服器械,各自方便他们的使用;法令制度,各自依照他们的适宜状况而制定。所以改变古制无可非议,而依循旧俗不值得赞美。
相关问答
-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都有哪些2022-11-18
- 象限角的定义及取值范围2022-11-18
- 春秋是一部什么体史书2022-11-17
- 功是标量还是矢量2022-11-17
- 君在文言文中的意思2022-11-16
- 高铁乘务员一个月工资是多少2022-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