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对照翻译
发布时间:2022-11-17 21:13:54《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论述了怎么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原文
【作者】孟子弟子 【朝代】先秦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能够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能够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能够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寡人之于国也对照译文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很尽心竭力的吧!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南。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候,看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尽心尽力的。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就让我用打仗来打比方吧。战鼓咚咚敲响,交战激烈了,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了脚。凭自身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如何样呢?”
说:“不行。他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但是这也同样是逃跑呀!”
说:“大王假如懂得这个道理,就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
“只要不违背农时,“那粮食就吃不完;密孔的渔网不入池塘,那鱼鳖水产就吃不完;砍伐林木有定时,那木材便用不尽。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无尽,这样便使老百姓可以养活家小,葬送死者而无遗憾了。老百姓养生送死没有缺憾,这正是王道的开始。”
“在五亩大的住宅田旁,种上桑树,上了五十岁的人就能够穿着丝绸了;鸡鸭猪狗不失时节地繁殖饲养,不失时节地繁殖饲养,上了七十岁的人就能够常常吃到肉食了。一家一户所种百亩的田地不误农时获得耕种,数口之家就不会闹灾荒了。数口之家就不会闹灾荒了。注重乡校的教育,强调孝敬长辈的道理,须发花白的老人们就不再会肩挑头顶,年满七十岁的人能穿上丝绸、吃上鱼肉,老百姓不缺衣少食,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于天下的是决不会有的。”“现在,
猪狗吃的是人吃的食物而不了解设法制止,路上出现饿死的人而不了解赈济饥民,百姓死了,就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由于年岁不太好。’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这样,普天下的百姓就会涌向您这儿来了。”
寡人之于国也赏析
段解
第一段: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第二~四段: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第五~七段:阐述了孟子“仁政”的详细内容——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
简要分析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比较有声望的大师。他的学说的核心便是要讲“仁义”行“仁政”,即实行所谓“王道”。其理论基础便是民本思想,重视人的生存权利。所以孟子对那些不行仁政,残酷掠夺百姓的封建王侯深恶痛绝。《寡人之于国也》就辛辣地嘲讽了以贤君自居的梁惠王,并愤怒地指出一些封建王侯自诩“为民父母”,可其实却“率兽而食人”,是人民的灾星。
《孟子》善用比喻和寓言来说理,论辩技巧十分高明,这在本文中都有明显的体现。运用各种各样驱诱论敌就范的手法,文辞铺张扬厉,时露尖刻,喜用排比、对偶句,笔锋咄咄逼人。
- 大学生一般军训几天2022-11-18
- 白居易主张什么2022-11-18
- Log整体的平方怎么算2022-11-17
- Convince的用法2022-11-17
- Brown是什么意思颜色怎么读2022-11-17
- 高一孩子的寒假怎么过2022-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