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复习策略

发布时间:2022-05-10 15:53:42

考研 政治复习策略

考研政治的复习,无论如何都要坚持。那么,考研政治复习策略是什么?

▶建立理论框架

复习哲学最为科学有效的方法就是从建立理论框架着手。为什么要建立理论框架?试卷上的考题全都是按哲学的理论系统出的,答题也必须按理论系统回答。要弄明白考题的设置和理清答题的思路,就得弄明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框架,这非常重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对其研究对象的理论再现。他的研究对象就是客观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道理和客观规律并不是两个理,而是一个理。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客观世界中,生活在客观规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概括的就是我们的生活本身。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唯物论?因为世界本来就是物质的。为什么要坚持辩证法?因为客观世界本来就是处于辩证关系当中。学问有不同的学科,生活有不同的领域,似乎各有各的规律。但实际上,世界是统一的,哲学基本原理反映的正是统一的规律。

客观世界是一个物质系统,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也必然是与物质系统同构的逻辑框架。你弄懂了它,在考试中这一套东西就能够为你所用;弄"夹生"了,就什么都不是,还会左右你的思路,影响答题。

当我们大体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框架之后,就对政治复习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在考试中遇到一些千奇百怪、莫名其妙的题目时,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它们放到预先准备好的逻辑框架中去。对于复习效率高的考生来说,这个过程几乎是"半自动"的状态。其他的同学,也完全可以有意识地按照理论框架逐步进行定位,毕竟主观性试题考的全都是基本原理,客观性试题考的也都是联结在基本原理上的概念。而原理和概念在理论框架和板块中都各有归属,不可能"出圈"。

▶梳理知识线索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繁多、概念抽象,看似林林总总,难以把握,但是,如果抓住其内在的逻辑线索,许多难点便可得到系统化的梳理,形成一个个"连环套"。其中最根本最有用的就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原理"。

"哲学基本问题原理"就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决定性和意识能动性"这一基本原理。这一原理既是贯穿于整个哲学体系的理论线索,也是考试中重要的解题方法。

这个原理表现在第一章中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在第二章中表现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在第三章中表现为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的对立、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的关系。在第四章中表现为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在第五章中表现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的关系、经济和政治的关系,并进一步表现为政治上层建筑和有关意识形态的原理;

在第六章中表现为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原理,或者说由这两个原理构成的两条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在第七章中表现为社会形态范畴,即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还体现为社会发展和人的活动的关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的关系、必然和自由的关系。

▶突破知识关节点

许多同学认为,复习考研哲学前期看不懂书,后期悟不透题。白纸黑字每个字都认识,就是看不懂,有的地方甚至都背下来了,还是不懂。这恰恰就是哲学这个学科的特点——抽象。为什么这么抽象?

两个原因,一是研究对象使然;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使然。这些难点在构建体系时表现为一些重要的理论制高点和逻辑枢纽。如果这些难点与考试无关,我们可以绕开;但问题在于它们往往是试卷上直接的考点。想在短期内达到较高的应试水平,我们就一定要把几个关节点上的"硬核桃"砸开,把那几层"窗户纸"捅透。

这些核心难点,有的是理解某一理论板块的逻辑起点和支点,比如"物质"、"实践";有的是理解某一理论线索的枢纽,比如"矛盾"、"系统";还有的涉及到比较专深的学理,比如"重构"、"思想的社会关系"、"文化"、"文明"、"以人为本"等。有考过的同学问:"我掌握了不少基本原理,但遇见题还是会心虚。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对原理的理解不到位所导致的。对原理的理解不到位,就没有在试卷上多拿分少丢分的实力。

要有效提升自己的实力,必须抓牢几个核心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形成比一般人更深入的理解。而不加分析的地毯式强行记忆,只会适得其反。因为"背"哲学不是背圆周率那样单纯记忆的东西,哲学有它自己的理论系统,对于有理论系统的东西不按照其理论系统去理解记忆,那真是事倍功半,最后只能落得个生吞活剥,仓促上阵。

考研政治怎么过线

考研复习必定是一段艰辛的过程,要想考上自己心仪学校的心仪专业,每个人都必须付出相当程度努力,这一点毋庸置疑,因此我们说在复习的过程中,没有捷径,唯有认真踏实的复习才是我们每位同学实现目标的有力保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没有方法可循,因此我们说考研复习没有捷径,但有方法。政、英、数等各个学科必然有自己的特点、规律以及高效的学习方法和巧妙的答题方法。同学们只要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掌握这些特点、规律和方法,必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说到考研政治,令很多同学头疼的想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一子科目,相信很多同学都处在这样一种纠结的状态:想学吧,可是很多知识点看不懂,马哲部分诸多原理让同学学起来大有雾里看花终隔一层的感觉,做题时错误率又极高,而政治经济学部分很多考点也不容易理解,复习起来挫败感极强;不学放弃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是考研政治中的重要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试题分数基本占据1/4。因此如何有效的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一子科目的复习,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掌握学科的逻辑框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哲学部分,需要同学们重点掌握逻辑框架,缕清其逻辑思路,例如,宏观来讲,马哲分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体一点来讲,马哲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即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这四个部分中,每一部分都包含着相应的概念和原理,如辩证法中的重要内容包括两大特征、三大规律、四种方法、五对范畴等等。答题时需要用相应的原理去分析,切忌扣错帽子,用辩证法的原理去分析认识论的题目,这是同学们做题时常犯的一个错误。

第二,理解记忆,活学活用。例如马哲,是考研政治中出题方式最灵活的,最能体现举一反三的学习特点的。特别是纵观历年真题,考研政治也越来越注重考查考生的综合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非像我们大多数人所认为的政治仅是死记硬背而已。因此,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其次才是记忆,否则,即使烂记于心,也不能灵活运用,题目依然是做不对。建议同学们在备考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活学活用,锻炼运用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三,建立起概念与概念、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组团记忆。例如马哲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成对出现的概念,例如思维与存在、物质与意识、认识与实践、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它们不仅各自成对,而且每组概念也有其内在的联系,因此,将这些概念组团记忆为上策。再看政治经济学中,也有既对立又统一的概念,如资本积聚、资本积累等等,那么我们在记忆时,一定要分别找出其对立和统一的点,比较记忆。这样,我们才能做到高效的记忆、有效的学习。

考研政治马原必记知识点

考研政治包含五个科目:【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概论,【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4】形势政策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然而说到概念,数马原的概念多,也数马原的概念难。下面总结了2018考研政治马原必背概念,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哲学

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或者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世界观

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

3.方法论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方法论与世界观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4.哲学基本问题

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派别的依据;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

5.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6.唯心主义

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派别。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形式。

7.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8.一元论与二元论

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派别。认为世界本原是一个的是一元论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一元论哲学。认为世界有物质和意识两个独立自存的本原的是二元论哲学。

9.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派别。凡认为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学派别都属于可知论哲学,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的哲学是不可知论哲学。

10.物质

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根本特征是客观实在性。

11.运动

物质的存在方式,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过程的变化的哲学范畴。

12.时间

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它的特点是一维性或不可逆性,即时间只能沿着过去、现在、将来的方向进行。

13.空间

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指事物的体积、形态、位置、距离和排列次序等。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即任何物体都有长、宽、高三个方向。

14.意识

自然界和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15.人工智能

又称机器思维,本质上是对人的思维的模拟。

16.唯物主义一元论

凡是把世界万物的本原归于物质的,都是唯物主义一元论。

17.唯心主义一元论

以不同形式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精神、意识的,是唯心主义一元论。

18.主观能动性

又称自觉能动性,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能力。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行为特征。

19.实事求是

本义是指严谨好学、务求真谛的一种认真的治学态度。毛泽东对之作出马克思主义解释,并用之来概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规律,“求”就是去研究。

20.实践

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实践是人与世界关系的中介,是自在世界向人类世界转化的基础。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21.主体

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22.客体

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客观事物。

23.自在世界

人产生前的自然界和人类实践活动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

24.人类世界

又称属人世界,在人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25.辩证法

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说,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矛盾的观点来考察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法有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肯定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26.形而上学

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非矛盾的观点来考察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7.联系

事物或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28.发展

事物从低级向高级、从量变到质变的运动变化过程。发展的最本质含义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9.肯定

事物内部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即确定这一事物是它自身而不是别的事物的方面。

30.否定

可以在三重意义上使用否定,一是否定的方面,即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或因素;二是否定的环节,即把事物的发展和联系统一起来的环节;三是否定的阶段,即否定之否定规律发展的第二阶段──从肯定到否定的阶段。

31.辩证否定

又称“扬弃”,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本身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统一,是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

32.量变

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表现为事物不显著的变化,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连续性。量变是事物在度范围内的变化。

33.质变

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表现为显著的变化,是事物连续性的中断。

34.度

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量的幅度,是事物质与量相统一的哲学范畴。区分事物质变和量变的标准,就是看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了度。

35.规律

事物发展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36.必然性和偶然性

揭示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过程中两种不同趋势的哲学范畴。必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合乎规律的、确定不移的趋势,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要发生的、不可避免的。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

37.现象和本质

揭示事物内在实质和外在表现之间关系的哲学范畴。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外在的表现。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本质是与必然性、规律性同等程度的哲学范畴。

38.矛盾

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两个方面的对立和统一及其相互关系。

39.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或统一性是指双方依存、相互贯通的联系和趋势,包括两个基本含义,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以及相互转化的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斗争性作为哲学范畴包括自然界、社会、思维领域中的一切形式的差异、对立和斗争。

4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又称矛盾的共性,有两层含义,其—,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之中;其二,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简言之,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又称矛盾的个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41.基本矛盾

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之始终并规定事物及其过程的本质的矛盾。

42.主要矛盾

在许多矛盾构成的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的矛盾。非主要矛盾即次要矛盾则是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过程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43.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另一方面则是矛盾的非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44.内因

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事物的内部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原因。坚持内因论也就把事物的运动发展看做是事物自我运动、自我发展。

45.外因

一事物与他事物的对立统一,即外部矛盾。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考研政治复习用书

教材一般应选用国家教育部指定的教材,辅导书一般分为以下几个类型:“讲义类”、“要点类”、“命题预测类”、“模拟试题类”及“时政类”,不同类型的辅导书适用于不同的复习阶段,“讲义类”辅导书一般适用于早期复习阶段,“要点类”及“模拟试题类”一般适用于中期巩固阶段,而“命题预测类”与“时政类”一般适用于后期冲刺阶段,但并不是绝对的,有时也搭配使用。

在选择辅导书时,要注意到以下几点原则:

一是要“新”,即按当年新大纲内容和逻辑顺序编写。二是要“全”,即全面、系统地反映、覆盖新大纲各种知识要点和内容。三是要“精”,即内容具有高度概括性,指明问题的要害、精神实质及意义。四是要“重点突出”,即重点阐明某些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基本原理、重要公式、重大事件和某些难点。五是要“突出时效性”,即紧密联系国内国际时政,评析其所涵盖的政治原理,引导考生透过现象抓本质,教会考生领会大会会议及领导人讲话的精神面貌要旨、政治内涵及深远意义。

分析考研政治这一科目,我们可以看出马哲和毛中特考试所占比例很大,因此备战2017考研的学子们一定要以马哲和毛中特的复习为主,以时政热点、史纲、思修为辅,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将基础知识复习牢固,为以后的强化阶段做准备。

考研辅导机构推荐

新东方在线

新东方在线新东方在线考研网络课堂为您提供考研在线课程,正价课免费学,限时优惠活动进行中。

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