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数学二要怎么学

发布时间:2022-05-10 15:54:47

考研 数学二要怎么学

在考研数学的学习中,一定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那么,考研数学二要怎么学?

基础阶段

【时间段】一般时间段是在3月到7月

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就是弄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考研数学的分类、数学二包括哪些内容、以及大体规划下自己如何开展复习。

这个阶段持续的时间会比较长,因为刚刚接触考研,还摸不着头脑。这个阶段不要着急要慢慢来。

【我的体会】我当时一头雾水而且效率很低,这个时间段其实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在打酱油,在纠结考哪里?会考什么?数学当时复习也是从看课本开始的,但是后来发现课本太乱,而且东西比较多,没有主次!

【建议】数学复习要趁早,尤其是基础不好的同学。而且基础阶段时间比较长,大家可以每天固定学几个小时,找到做题的感觉。

【复习资料说明】

关于课本:

这个阶段可以翻看一下课本,做一下课本的例题,把基础知识补充下。特别注意,一定要按照考纲来看课本!

复习全书:

其实这个阶段可以把课本与复习全书结合起来看,有些同学可能会觉得直接看复习全书有点难,那就先看课本,复习全书有空就翻翻。

关于视频班:

赵达夫的基础班可以看一下,主要是找一下做题的感觉,听一下思路。

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视频班非常值得推荐大家去看!

基础班张宇老师讲的高数也不错。

【说明】一开始的资料无非就是课本,但是一定要根据考纲来看,数学二与其他两个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实在看不下去就一边结合着视频班,一边看课本例题。

关于报不报辅导班,这个看你个人决定了,如果觉得自己复习能自制力很好,可以不用报班,看看视频就可以了。如果觉得自己制作力很差,而且精力时间比较多,那么可以考虑报个辅导班。

强化阶段【非常重要】

【时间段】7月开始一直到10月

强化阶段,这段时间非常的重要,数学复习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复习、做题。

而且即使基础阶段没打好基础也没关系,可以在强化阶段把自己学的不好的及时补充上。

【说明】这段时间至关重要,是暑假到入学刚开学的阶段,而且也新大纲发布的阶段,大家一定要按照考纲复习。这段时间一定要把数学所以的知识过完一遍,题目都认认真真自己做了。

【复习资料使用与说明】

复习全书:

数学二的复习全书,相对内容比较少,可以根据全书内容把高数分成五大模块,复习的时候一定要理清思路,有重点的去复习。无论是知识点,还是例题都要认真的去看、去做。线代部分可以不用看。

建议:这本书在这段时间内,至少能看完一遍【题目自己算出来】。

线性代数:

线代推荐看李永乐的辅导讲义,一共六章内容,结合着视频班,大概两周就能看完一遍。

建议:这本书一定要认真看,非常有条理,而且有很多技巧,帮助自己快速做题。这本书在这段时间快的话可以看完2遍,慢的也得看一遍。

巩固与提高阶段

【时间段】10月到11月中旬

主要目标:这个阶段没别的,就是看书、做题,巩固自己前面复习的内容。争取越来越熟练。

【说明】这个时候一定要保证自己每天能拿出六个小时的时间来学数学、做题。

数学是考研初试的拉分大户,高分的大神都是因为数学分数高。所以一定要保证自己每天学习数学的时间充足。

【复习资料】

【历年真题】

这个时候一定要做题,做什么题?真题!历年真题,无论你是按照年份做还是按照题目类型做,一定要把历年真题给做熟练。

【建议】历年真题至少做两遍以上!

按照章节做一遍

按照题目类型做一遍

按照试题年份做一遍

冲刺阶段

【时间段】11月中旬至考试前

主要目标:复习全书查缺补漏、线性代数不丢分、历年真题熟练!

【说明】这个阶段是最后的冲刺阶段了,时间非常短了,而且还要其他课程要复习,所以数学每天时间可以相对减少点,但是至少也要保证4小时。

【复习资料说明】

模拟题:

按照考研的时间表,三个小时,自己计时做题。模拟题不要太在意得失,毕竟不是真题。但是一定要有自己计时做题的这个过程。

复习全书:这个时候把自己不熟练的,以前的错题,都要看看,整理一下基础知识,把该背的公式、定理全部整理好。

历年真题:自己做错的,不会的,不熟练的,一定要把对应的知识点补充上!

【说明】如果有可能还是要一直做真题,对应着把知识点强化。模拟题不会也没关系,关键是真题。

考研数学二如何复习

▶参考资料

数二资料:二李全书【必选】,汤的高数讲义和张宇的18讲【二者选一都行】;李永乐的线代辅导讲义【有这本书的话,可以把二李全书后面的线代部分撕掉,不看】;真题【选用二李的】;习题集:660【必选】,其余的比如汤的1800和张宇的1000,反正是有时间,就去做做,做自己的薄弱项。

▶时间安排

数二的时间安排:如果你开始的比较早,希望在暑假之前,能把高数的讲义已经过了一遍了,或者课本也过完了。课本的习题一定要做做,还是很有难度的。暑假完了,希望已经完完全全过完了全书,一般8月份都过的差不多了。之后就是第二遍和第三遍,这就要看自己的一个复习进度和状况来分析,怎么安排时间了。对于真题,10.20左右都没问题的。

▶复习方法

我的数二复习方法:我记得我是在4月份,开始复习数学的,我开始主要是课本,高数课本用了一个多月,课后习题我基本都做了,而且开始使用汤的讲义和看汤的视频,基本课本和讲义是同步进行的。线性代数课本整整一个月,线代课本真的很有用,但是要是你看不懂的话,那就先看视频吧。基本上是到了六月份,我已把汤的讲义弄了一遍了。

这时就是使用二李的全书了。对于二李全书的使用,基本是看得很仔细,用纸遮着解答,一题一题的做,不会的,就看答案了,把答案抄一遍。就这样,过完了全书的高数部分,剩下的就是线代辅导讲义了。线代我过了非常快,这主要是因为,前期我的课本用的时间较长的原因。线代讲义过完了,我再看了李永乐的视频,视频花了2天,然后再把讲义认真的过了一下。巩固一下知识点。

剩下的就是看了一下张宇的强化视频,【前期用的汤的基础班视频】。感觉还是有很大的收获的。这样,第一遍基本是算完了,那时是8月初了。

接着就是练习题了,我用了660,【为什么我推荐660,这主要是因为660和二李全书的挂钩性很强,这样其实是对我全书一个很好的巩固,也很好的锻炼了思维。二李的书,我之所以评价较高,主要是书的内容较全,对概念的解释相当到位。非常注重基础,而考研中基础分有120左右。所选用的题非常有代表性】。

花了1个星期把高数部分搞定,然后我还用了汤的1800【这本书的话,如果你能吸收汤的讲义和视频80%左右的话,做的必要性就不是太大了,但这样好像对大多数人不现实啊,所以,你们还是用来练一下薄弱部分吧,还是有帮助的】。当然有人会选择用张宇的1000,其实都差不多啦。

就这样我开始第二遍第三遍,整理整理笔记。直到10月20的样子,才开始做真题,好像做真题是一天一套啊,对于真题没有太大的心得。但是我推荐使用二李的真题,主要是因为后面的线代部分,我非常喜欢,基本上总结了包括数一、二、三出现过的所有线代题,这是我比较喜欢的,因为命题组有时喜欢把题型改改,就使数一的题变成数二的了。

对于后面的模拟题,我用了张宇的最后四套卷,感觉题还不错,四套平均分也就128的样子吧。如果,以后你们要是还有时间,就还用一下张宇的八套卷,也挺好的。基本上,数学就这样走过来了。

考研数学怎样成功

1 预热阶段

在暑假及其以前,有空有兴趣时看看书,目的在于预热,不在乎看进去多少。但事实上,多多少少也能看进去一些。这段时间不必对自己要求太高,因为还有不少时间。同时,我个人觉得,太早进入高强度复习状态,容易造成后期的疲劳和厌倦,影响复习应考的激情和精力。

2 基础复习阶段

【一】:这个阶段我是从9月1日进入的。这时已经进入了高强度的复习阶段。这段时间我主要看《复习指南》。这是一本400余页的厚书。我对这本书的评价是“博大精深”,不但总结了大纲要求的所有基础知识和概念,同时还汇集了很多例题、习题,包括历年考研真题。因此在预热后踏踏实实地把这本书过一遍,对基础知识和解题思路的掌握、理解非常有好处。看这本书时需要注意:

1】对基础知识和概念一定用心领会和理解,如果有不懂的,必须借助辅助资料搞清楚,做到这一点后方可看例题和习题。

2】对每道例题和习题,必须在看答案和解题思路前,自己先动手做一遍,然后再对照书上的答案和解题思路总结和反省,好好把感受写在旁边。用不同记号对题目进行标识。当时我主要分了三种情况:一是自己会做的,二是自己有正确思路,但不能完全写出来,或者没有做对的,三是自己没有思路或思路错误的。做好这些标识,可以使自己后续复习中更有针对性。

3】一定要动笔做题。你自己可以做做试验,把一道题看懂了,觉得没有问题的时候,试试自己能否背着书流畅地写下来。我相信大多数人是不能的。因此,我强烈建议在复习之初就养成动手的习惯,这是检验自己是否完全掌握的标准。

4】一定要重视总结。看概念和知识要点的时候,要把一些重点词句划出来;对于开始不太懂的,理解之后一定也把自己的理解写出来。做题时,对于前面讲的第二、三种情况也一定要记下自己当时为什么做不出来,今后看到何种典型题目,应该具备何种反应和思路。

5】这本厚书博大精深,汇聚了很多难题,因此第一遍复习时会遇到很多困难,甚至折磨。这时候需要告诉自己,这是正常现象。试想,如果你一这本书就很容易地看下去,那么就没有复习的必要了。这阶段,一定不能丧失信心,一定要坚持下来,一步一步地往前走。遇到实在搞不懂的问题,先放一放,有机会可以通过请教老师、同学或者查阅资料搞懂。事实上,有些问题会在以后的复习中“恍然大悟”。

【二】:这个阶段与第一阶段可以穿插进行。就我而言,我自己是从9月底开始第二阶段的。这个阶段主要是利用辅导班的机会,对数学基础知识进行第二遍“扫荡”。由于有了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辅导班时已经有了一定的印象,因此基本上可以跟上老师的节奏。课后,结合课堂笔记和《复习指南》,再次巩固。我觉得这两个过程的交替进行,对大部分基础知识都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掌握。

3 真题体验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是体验真题的难度和解题思路。我在这个阶段只用了不过1周的时间,原因是大多数真题【尤其是大题】在《复习指南》中已经见过,因此没有太大必要“真刀真枪”过一遍。对此,我主要是看看大题,对着时间做做小题,感受一下。当时的体会和判断是,真题事实上并不难,只要细心、注意速度即可获得高分。

我在以上三个阶段的复习完成后【大概是11月中旬】,出现一个麻烦的问题,我相信大家也会遇到。这就是:书上的东西大多能够理解,但东西太多,容易忘,做题时不易写出来;同时,我也感觉那本厚书,看了前面的后面的忘了,看了后面的前面的又忘了。

针对此种情况,我感觉唯有加强训练才能解决,于是进入了套题模拟阶段。这个阶段中,每做一套模拟题,就可以把全部章节的重要内容复习一遍,尽管不能覆盖每个知识点,但可以随机地复习到那些重要一点的知识。我觉得这样比一遍一遍地看厚书,一二个月轮回一遍好得多。

4 套题模拟阶段

1】模拟考场

必须定时【3h/套】,真刀真枪地模拟考场上的情况。不做套题你或许不能理解,脑袋高强度地运转3个小时,还是非常耗费体力的。必须在到点时停止答题,然后对照答案给自己打分。这样才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情况,给自己压力。

2】善用答案

每套模拟题完成后,安排足够的时间对照答案,并进行全面、系统、详细的总结,这个时间通常会超过做题的时间,也就是超过3h。我曾经说过,总结的过程,事实上就是知识在你大脑中有序地存储的过程。切忌草草看一遍答案,说声“原来如此”就结束了。

3】注意反思

每做几套,也需要回头总结一下,自己在哪些知识点,哪些章节,哪种类型的题目中容易出问题,分析原因,制订对策。必要时,可以借助辅助资料进行专题训练,予以突破。

数学考研复习经验总结

亲临考场:

打铃前的那一刻,一切准备工作都已就绪。打铃的那一刻我就以最快的速度将信封划开,以最快速度填写相关信息,然后提笔就做,考场上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要珍惜都要去争取。

选择题还是比较顺利的,只有最后一道概率题问有几个间断点,想了一分钟做不出来就空下了。建议大家做题一做不出来立马就空过,此时一定不要心慌,哪怕十个题有一半不会做也要镇定。这样也好安慰自己,不是不会做,而是花在这道题上的时间短。

填空题也比较基础,也比较顺利,只是到了最后一道关于二项分布求期望的那道题,我有点犹豫,样本方差是方差的无偏估计量,原来用这个结论一直是正态分布,不知道对二项分布是否也适用,当时想把这个结论重新推一遍,但是心想节省时间没推,直接用了,等检查时再说吧。

至此填空选择顺利结束,看了看表,25分钟,保持了以往快速的做题风格。我迅速扫了一下周围,看见大家都还在选择题的第二页上。。。然后埋头开始大题。

一切都很顺利,做第二道二重积分时,当时一激动就把这个题写到了第20题的位置,做完后准备翻页,大题页一展开发现中间空了三道题的位置,发现写错位置了。。。还好这个题用了变量代换,方法比较简单用的空白不是很多,然后赶紧把它抄到前面的位置。等我做20题时,写的有点挤还划了箭头,希望老师大发慈悲,别因为乱而扣分。

哈哈,整个考试中最兴奋的是当我做第20题时,往下扫了一眼下面的那道证明题:证明拉格朗日,心里不禁暗喜,这个题也在预料之中吧,因为去年数一数二都考了定理证明,我想今年数三也有这种趋势吧,所以就把课本上所有重要的性质定理的来路都证了证,当然也包括线性代数了,这样真的在考场上节省了不少时间,关于重视基础我还会在后面给大家强调的,这里就做个引子吧。

后面的线代概率也都不难,只要认真都还是能做对的。等最后一个概率分布求完,我长舒了一口气,看了看表,1:45分钟,跟平时做模拟题的时间差不多,然后抓紧时间回头检查。

我做题的过程中可能给了身旁那个北师大的女生不小压力,不时的叹气,举动稍微有点焦躁。

贸大的老师还是很和蔼的,等我的两页草纸用完给老师要时,老师要收我用过的,我告诉她:上面有我解题的过程,检查时会用到。那美女老师什么也没说就答应了。因为之前在网上看到有人说,不管你用多少草纸,桌上最多只能有两张,其他的老师要收上去。现在真的谢谢贸大的老师了!

遗憾的是我检查的过程中没有发现错误,只是把第一遍不确定的那个填空选择做了出来,昨晚上对完答案,才知道那个不定积分的大题犯了一个大的低级失误,做着做着两步之间我就抄错了,非常的遗憾,那扣的5分估计最少4分是从这里扣的:在考场上我还多次告诉自己,这个题一定要小心,平时做这种题就犯过不少次低级失误。当时做完这道题我还非常确定这个题一定是对的,包括经常忘记的最后要加上的那个常数C我也写上了。谁知道还是错了,我觉得细心是一种习惯,是在平时生活中养成的,生活中一直就不认真的人,想在做题时保持细心,难度非常的大!

不过考完的时候感觉甚好,还想过拿满分…拿着书包第一个冲出教室,开启手机给爸妈通了电话,告诉他们数学非常的顺利!

复习方法篇:基础基础再基础,做题做题再做题。

然后后期的作数学就是这种感觉,相信大家也听过:做题是体力活而非脑力活,合上书似乎脑子里什么都没有,但是拿起题却没有不会的。你会感觉题目来来回回总是一个样,你可以做到,一定能!

现在我想大家都把今年的考研数学真题看过了,如果你认真做一遍的话,你会发现这些题似乎都不难,但是在三个小时之内却让大家有一种非常不爽的感觉,有劲使不出!我想大家也从其他考过的人口里听到:今年的数学题太基础了,以至于都不会做。

我觉得我数学能考得不错,得益于正确的方法,总结起来:基础基础再基础,做题做题再做题。做题量是一定要保证的,但前提是你有扎实的基础,否则是拼命做题就是空中阁楼。

-----重视基础篇

我觉得好些人只是做到了第二点,而忽视了第一点,看似复习过程下了很大的功夫,实则收获不大!我举个不恰当的例子:课本【也就是基础吧,这才是最经典的参考书】,就好比深厚的内功,有了深厚的内功再练一些拳法就可以四两拨千斤,但是单单的拳法只是花哨的功夫,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只能应付个别敌人,比如裘千仞,一旦情况发生了变化比如你遇到了黄老邪,就会死的很惨!今年的数学就是这样,风格发生了变化,那些只顾得上研究真题再拼命做题,而没有认真研读课本的人就会很惨!而那些基础扎实的人面对风格的变化是没多大什么感觉的,会以不变应万变。

我写了这么一大段,就是要告诉大家课本很重要,其实从小到大老师无数遍强调要重视基础,不要只顾得上做题,而我们更多的是当成了耳旁风,因为这句话我们听了太多太多,都快结茧了,哈哈!如果你现在还在犹豫要不要再看课本,那就不用犹豫了,要想考到一百三四,这绝对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不信大家可以问一问其他也考得不错的战友,他们一定会这么说!当然了,我写这么一大段不仅仅是要告诉你课本一定要看,更多的是想告诉你怎样学习课本!且看下文:

可能会有一些战友说:课本我也认真看过了,但结果依然很遭。我想说:课本不是用来看的,是用来研究的,是因为你课本学的不细致!

那怎么才叫细致呢,当你课本研究完之后,上面会标记很多东西,会画的比较乱,而不是崭新的像没看过一样。课本上的例题【这些题都是经典中的经典,一定弄透彻】没有不会的,课后题认真做过【哪怕只是在草纸上做,在书上标个答案,也要自己认真做一遍,这一遍就要训练自己合理利用草纸的习惯,每当我做完一章题,对完答案发现错误后,都能很顺利找到这道题的过程然后分析为什么会做错,这个习惯很重要,如果你还有拿起草纸找个空就开始演算,就要赶紧改改了,因为要改掉这个坏习惯真的需要平时多加练习,平时不注意想在考试时注意时间比较困难的事情】,有些人说课本后的题实在太多了,应该挑着做,但我觉得同济版的课后题都是非常经典的,远远胜过市面上的参考书,它也不像你想想得那么简单,如果你觉得简单,那你能一遍做完,没有一个不会,一个都不错吗?当然了,这是我的看法,你可以不同意,但如果课后题你一个都不做,那真的会吃亏的。定义性质定理公式,一定搞透彻了,弄清楚其中有几个点,而不是硬生生的背下来,而且要多思考下【比如说关于极大值,这个词大家一定都知道,而且高中开始就见过,你知道它的定义吗,你可能会说:定义有个P用。这你就错了,当你感觉一道题模糊不会做时,定义才是你根本的出发点。你还可能会说:极大值点就是这个点的函数值比周围的点的函数值都大。如果你有类似于这样的回答,那就比较危险了,这就是典型的概念不清,基础不扎实,会吃亏的!极大值有三个点:X0某邻域有定义,其去心邻域中有,f【x】

定义性质定理公式,在看书的过程中一定要总结到一个小本子上,这个过程可能会有点麻烦,但这个过程会让我们加深印象,而且第二轮复习开始做题时,就不可能总把课本带在身边,这个时候会经常翻阅笔记的,而且对它们的理解的飞跃一定是在做题阶段产生的,这时你可以将你的理解标注在笔记旁边,有什么问题也写在边上,后期当你在看到这些问题时,你甚至感到惊讶:我当时竟然能问出这么NB的问题。如果有问题一直想不通可以和你的研友交流一下,但不要一不会就问,这样根本不深刻,在你多次思考依然未果的情况下,这时研友的一句话可能会让你茅塞顿开,印象深刻!如果一时不会就先记起来,慢慢随着水平的提升大部分问题还是能解决的,相信我!一般情况下,我很少去问别人,除非万不得已真的想不通,倒不是因为觉得自己学的不错而不愿问别人,而是我想独立思考,这个过程很重要。

在你在课后题的过程中,定会发现很多问题,比如不会做,会做做错,自己认为很经典的题,一个不错的结论等等,这时要做好标记,不要清一色的都画个对勾,而是有不同的标记,而是要让自己在将来在此翻到这个题时明白当时自己做标记的原因。比如我喜欢在经典的题前面写G—表示Good,做错的题前面写W—表示做错了或者直接画个叉,不会做的题前写N—表示这个题很难,我不会。等等吧,自己可以有自己独特的标记,也是自己的个性!不过这些都是很细节性的东西了,呵呵!

这一篇我就写到这里吧,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无非是想给大家灌输一个观念:课本就如同九阴真经,是武林里最上乘的武功,学透了你就可以像周伯通那样自创空明拳,左右互搏等等,哈哈,开个玩笑,总之,课本很重要,如果这一篇文章能让你意识到这一点,那这么多字我就没有白打,呵呵!

课本用书篇

首先我想给大家说:课本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看的,一定要参照考试大纲,当然今年的大纲还没出,用去年的就行,内容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等新大纲出来后再查缺补漏一下。大纲上的知识点一定要一个不漏的学习,比如概率论里有个泊松定理,估计很多不看大纲的人都没听过吧,而且很多考完研的人都不知道有这么个知识点,但我想告诉大家:这个知识点虽然考得少,但在大纲里它的要求是“掌握”,不信你可以翻翻看,这是考试的最高要求,这种地方是最容易出大题的地方!如果考试真出了,你会不会犯傻呢,呵呵。

考试大纲里有四种要求,分别是:掌握,理解,会,了解。以我的感觉,这四个要求程度是不同的,是这么一种关系:掌握>会>理解>了解,所以对于掌握和会的知识点,你一定要无比的透彻,往年大题的出题点一般都超不出这两个要求的范围。我的建议是:拿着大纲先将标有“掌握”和“会”的知识点标出来,然后尽最大努力全面掌握,比如今年考研的拉格朗日定理知识点我记得就属于“会”的范畴,一定全面掌握,不但会用,更要会证明它,所以今年当我看到这个题时,是比较兴奋的,因为它在我的预料之中,而且08年数一数二的定理证明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关于高数的课本,这似乎没有一点争议,就是同济大学的高等数学,第五版第六版都行,内容没什么差别,我用的第六版,因为我觉得看着舒服,哈哈!至于你要怎么学习,我在上一篇文章中应该说的比较清楚了,你可以再看看。

关于线代的课本,似乎有两种说法,一个是同济版的工程数学线性代数,另一个是清华大学居余马的线性代数,这两本书我都认真的学过,我自己认为后者比较通俗易懂,更适合去学习,虽然表面上看去有点厚,但实际上好些章节都不用看,前者有点晦涩,呵呵!不过也有可能是因为我先学习的同济版,有了一定的基础再去看的清华版吧,反正等我看完清华版之后有融会贯通的感觉。线性代数似乎分了好多章,实则前后关联极大,等你学通了之后会发现好些都是同一个东西,只是从不同角度去研究的,后来当你在做当初让你觉得头疼的概念性的线代选择题时,会非常轻松,如果愿意你立马就能举一个经典的反例证明选项是错误的!

关于线性代数的学习,我想你第一遍学习甚至第二遍的时候一定会非常晕,很正常,我当初也是这种感觉。我是怎样实现跨越的呢?线代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好多的结论,让人非常头疼,你要做的就是像高数一样把课本上的性质,例题和课后题中得到的结论统统总结到本子上,然后对于简单的常用的结论你一定要搞清楚是他们是怎样来的,当然开始你也许是做不到的,这就是为什么要把他们总结出来的原因!等你后期做题的时候慢慢就可以做到了,最重要的是你要有这个意识:多多思考这些结论的来历,做题中见到有用的结论就记下来,经常看看,证一证。后面我还会给大家推荐一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这是很经典的一本,考过研的都知道,这已经成为考研人心目中不争的事实!也许我上面说的几点你不用做,线代也能得到一个不错的分数,因为往年线代出题模式比较固定,题型就那么几种,而且也不是很难,但是我想说一旦题目风格发生变化【而且我觉得现在有这种趋势】,比如多出上几道线代证明题,那你就会死的很惨,我们和必要拿自己的命运开玩笑呢,等到考研结束才后悔不如考前就做好充分的准备,虽然这需要花一些心思,有时候也挺累,但是决定了考研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天上不会掉馅饼的!

对了,差点忘记,我这里有一份“线代必须要熟记的公式”,这一份是我自己认为网上能见到的几个版本中比较简洁,最好的一个版本,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留下邮箱,我发给你们。对于里面的结论,别死记,想想这些结论是怎么证明的,反正我那份打印出来后,是一个挨着一个思考过了,这个过程着实比较痛苦,因为线代本身就比较晦涩,有时候有点让人有抓耳挠腮就是想不出来的感觉,呵呵,别急,等你都弄某明白了你就进入线代的另一个境界了。

关于概率的课本,也是没有争议的,就是浙大的那一本,我听说出新版的了,不过我觉得内容不会发生什么变化,看自己喜好了!概率可能是这三门里概念最少的一门了,往往大家就忽视了他,比如“随机变量”到底是怎么回事可能很多人都没有真正理解,尤其到多元随机变量那章时,有若干的公式,不用死背公式,好好地,透透彻彻得理解它,它们和点线面体积有着极大的关联,大家慢慢体会下吧,我心里清楚但让我说还真说不清楚,有点只可意会的意思,这样即便考场上忘了公式,你依然可以自己推写出来,而且不会错。浙大这本书不愧是一本经典的课本,不论是它的例题还是它的课后题,大家好好利用,做好笔记!

大量做题用书篇

当你的基础打好后,后面做题时会比较轻松的。当然用书一定要用经典的书,别自己到书店随便挑,一般来说都不咋地。下面我给大家推荐一些经典的书籍,也是前辈们公认的,这些书我都用过,我认为都是非常好的,如果你有能力最好都做做,如果你做不完可以选者做一些,你可以从我做的遍数中感受我对他们相对重要性的理解:

《基础过关660》李永乐【做过三遍】

这本书很好,别看有基础二字你就觉得简单,所谓基础是说里面的题都是填空选择,他基本上穷尽了填空选择所有能见到的题型,做好了考研时填空选择不会出什么问题的。这本书我做了三遍,不过当然不是每一遍都是从头到尾做,一会我会告诉你怎么做。

《考研数学焦点概念与性质》徐兵【做过两遍】

这本书大家可能听的比较少,这本书是我在看过之后觉得确实不错才买的【我一般很少买这种大家没有公认的书】,我觉得可能是因为大部分人不是很在意基础,所以这本书才没有想其他书一样流行,它的高数部分相当的好,会把高数里面大家容易弄错的概念性质以判断的形式给出,后面给出详细的解释,并且举一反三,如果你想打下坚实的基础,强烈建议你看看,里面最精华的属高数部分,如果没时间线代和概率部分就别看了。

《复习全书》李永乐【做过三遍】

关于复习全书和复习指南那本好的争论一直就没有停过,不过我觉得如果是数三,全书要胜过指南一筹,而且很多第一年用复习指南没考上,第二年换复习全书的人都会这么说,全书整体上要好一点。至于数一数二用哪本,我没经历过,也不敢妄下结论。关于陈文灯的《复习指南》我在后期的时候简单选读过,这本书里面有两部分大家一定要看:分部积分的表格法和微分方程的算子法,太牛了,以至于我用过之后就爱不释手,哈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讲义》【基础篇】姚孟臣【做过两遍】

关于概率论的试题用书大家推荐过几本,我在图书大厦都翻阅过,强烈建议大家用这本,你用过后就知道了,它穷尽了你能见到的所有概率题型,相信做完后你的概率会有质的飞跃!这本书有个提高篇,千万别买哈,里面的东西考研都不考,基础篇才是真正的考研用书,呵呵!

《线性代数辅导讲义》李永乐【做过两遍】

这本书我在前面的文章中也提到了。有些人可能会说了,你怎么用的书这么多李永乐的,是不是他的托啊,我声明绝对不是,不信你可以看看我原来发过的帖子,也可以问你其他考过的战友,李的书确实不错,后面还有本真题我也用的他的。好了,我说说这本书,这本书很条理,几乎是考研人人手一本的,也不愧李永乐线代之王的称号。不用犹豫了,这本书一定要看的!

《历年试题解析》李永乐【做过一遍】

我没看过其他真题解析,不过这本是挺不错的,它前面是真题,后半部分是解析,最大特点是:解析把所有题都分类了,我觉得这种模式挺好的。对于真题,我没有特别在意,而不是向其他人那样研究了若干遍,我觉得如果你前面的基础像我说的那样扎扎实实打好了,历年真题根本就不在话下,更何况复习全书里面好多都是历年真题,你都做过了。对于真题,我还是严格卡了时间,拿出白纸认真模拟真实考试,2000年之后的题我一般要求自己一个半小时必须做完,然后检查至三小时,做完对答案,一般都能维持在140左右,也有几次满分。2000年之前的题比较简单,一般要求自己一个小时做完,然后直接对答案,所以一次满分都没拿过。一定要对自己高标准的要求,做题速度和准确度都是在高标准中造就的,我觉得做真题还是比较顺的,可能是因为基础打得比较扎实吧。

《经典400题》李永乐【做过两遍】

相必考过数学的人都用过这本书吧,不愧“经典”二字,也有人说他太难了,跟真题相差太远了。我觉得看你怎么看这本书了,这本书是用来查缺补漏的,不是用来模拟考试的,里面所有题没有一道重复的,一道题会综合几个知识点,而且很多是你特别容易弄错和忽视的地方。我觉得这本书其实并不是像大家说的那么难,而是它的计算量特别的大,稍一出错就会前功尽弃,我现在依然记得我做完第二套题,高度集中三小时之后,头脑发晕想去跳楼。这十套题大家的得分一般会比真题低好多,有些朋友甚至只拿了不到50分,别担心这很正常。我做前几份的时候,也只有一百一二,后面会逐渐简单些,才稳定在一百三四。这十套题大家要好好利用,最好能像模拟考试那样卡时间,而且一定要这么多练几次,否则等你到了考场就会感觉不会分配时间,时间也不够用。

《合工大最后五套》【做过一遍】

这五套卷子我也是早有耳闻,但是在市面上市买不到的,听说要邮购什么的。但是08年的时候就有好心人将它们扫描后发在网上,可惜09年我没有见到,所以我当时用的是08年的。这些题还是很不错的,挺新颖,难度比起400题稍小一点,建议大家最后一个月练手用,保持做题的感觉。

做题速度也是在这一轮的大量做题中炼成的,如果上一轮的基础很扎实,你将有着很大的潜力,这一轮中你的能力会有质的飞跃!

做题计划,策略和时间安排之终结篇

基础打扎实后,第二步也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大量做题,数学不这样是不会有质的飞跃的。

我做一本书喜欢做好详细的计划,当然做计划也是有技巧的,而不是像一些朋友给自己笼统的定计划:每天完成一章。因为每一章的内容多少和难度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否则就会出现某一章一会就做完了,另外一章却做了一天也没结束,这样还容易打乱你其他科目的复习计划,毕竟考研不是只考数学。我是这样做计划的:比如第一章,感觉一下这章对于自己而言的难度,一共有多少页,自己计划几天完成,然后定好每天完成多少页,计划要定的稍微宽裕一天,以防出现突然有事,或者这章难度超出预料。不要觉得这费时间,一本书定个详细的计划一个小时足够了吧,而一个详细的计划会让自己效率提高很多。

一般情况下,经典的书目做一遍肯定是不行的,第一遍就是挨着一道一道做【这里我一定提醒下大家,千万不能眼高手低,只看不做,这句话大家一定听过很多遍了,我只是想再提醒下那些依然只是喜欢看题的朋友们,赶紧动手,否则等你考试的时候你会非常难受。】,不会的,会做做错的,经典题目……都要做好不同的标记,把自己得到的东西体会写在旁边,建议用个红笔。第二遍就不是全部都做了,因为好些题目你已经很熟练了,再做一遍也不会有什么提高,第二遍最重要的是你第一遍做过标记的,这遍你依然要做好标记,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这一遍把你认为对自己来说重要的题目总结到一个错题本上,不要觉得这样浪费时间,认为在书上都做了标记,以后看书就行。到了后期根本没那么多时间翻书,一般都是看自己的错题本。如果做第三遍,就做第二遍做过后你认为有必要再做的题目。第二三遍花的时间会远小于第一遍的。当然了所花的时间取决于第一轮复习时你的基础是否牢固,是否扎实。

关于时间安排,我只想说说顺序问题,至于具体的哪本书几月做,每个人情况都不同,因人而异,不过我觉得我这里安排的有点乱,不过大家可以大致参考下。在大三下学期六月份之前,我一直学习的是课本,那本线代辅导讲义也学过了。然后进入六月,大概还有十多天就期末考试了,赶紧突击准备考试,数学就放下了,六月下旬考完试,我们学校还挺麻烦要换校区,折腾到七月,赶紧回了趟家见了见爸妈,一个周后大约七月十号左右返校正式开始复习先做完660题;七月下旬开始复习全书,然后八月下旬结束,中间因为有奥运会特别兴奋,耽误了几天。然后是那本焦点概念,九月初做完后,觉得有点累,和一个研友一起去秦皇岛北戴河那里玩了三天【玩的挺不错,第一次见海】,然后回来作复习全书第二遍,大约九月底结束。我记得北京地区应该是九月底才开的学吧,不过我学分已经修够,这学期我一节课都没有,挺爽吧。十月开始作姚孟臣的概率讲义,一个礼拜结束,然后第二遍。紧接着开始复习全书第三遍和660题第二遍,十月下旬开始做真题,开始一天一套,后来一天两套,十一月初结束,然后研究了几天解题过程。结束后开始做400题,基本上一天一套,结束后做第二遍并作了总结,大概就进入十二月了。这时我开始回归课本,高数部分还认真看课本例题,定理证明等等,真是认真看了一遍,但后来觉得时间不够,现代和概率就只看了笔记【这也就是我在前面的文章中提到的为什么要总结笔记的一个原因】。期间穿插着做了合工大最后五套,并将我自己易错的点,复杂公式,易错公式,常用结论等等总结了几页纸,当然了,其中大部分内容都是我平时做题积累的,比较分散,最后总结在了一起,然后就不断看这些东西。考前前一天晚上,我这几张纸认真看了一遍,考试当天早晨在贸大吃饭时又迅速浏览了一遍,之后喝了通红牛就自信的走入考场了!有些书的第二三遍我自己也不记得具体时间了,只是记得一般都用不了几天,因为不是全看,很快。

我再给大家捋一下:六月前:差不多时间都学习了课本

七月初-十月中旬:作各种经典书目

十月下旬-十一月初:真题

十一月中-十二月初:模拟400题

十二月中-考前:回归课本,做点模拟练练手

整体上就是这样的,至于细节大家没必要都照搬,因为我觉得我做那几本经典书目时时间安排也一般,不过整体上安排就是这样,尤其是最后一个月,一定要回归原点【我记得网友“雷西儿”有篇很经典的文章,就在数学版块,大家可以找找】,我想大家原来的老师也给你们强调过吧。

我觉得自己的做题速度都是在这几个阶段练出来的,不过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要有扎实的基础。

这篇文章就作为我这篇历程的终结篇吧,洋洋洒洒的下来,这几篇加起来快一万字了吧,文章把我数学学习的历程很详细的写出来了,希望大家可以从中受益!最近有很多朋友给我发邮件,问我各种各样问题,除了这两天的信件我大部分都恢复了,但是邮件太多,每天回复得花好几个小时,而贸大金金的复试参考书又多又厚,我只看完了一本,得加紧时间看了,可能最近就不能一一回复了,希望大家理解,复试结束后我会给大家一个答复!

最后我再给大家说几句:

最后145分是综合各种因素在一起的结果,所以我的历程中所做的工作有些是必要的,有些可能是不必要的,所以大家不需要每个细节都去模仿,而是要抓住几个原则:重基础,多做题。至于要达到这样一个目的,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我学习过程中的那些细节你可以借鉴,但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做一些安排,因为每个人条件都不一样,不可一概而论。

我当年这个时侯看过雷西儿的一篇文章,从中受益很大,也是看完之后决定一定要打好基础,而他在文章中也没有提到具体的过程是怎样的,我后来所做的一切是结合别人的经验自己摸索出来的,大家应该明白我想说什么了:结合自己,抓住原则,安排策略!

考研辅导机构推荐

新东方在线

新东方在线新东方在线考研网络课堂为您提供考研在线课程,正价课免费学,限时优惠活动进行中。

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