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准备好二战考研
发布时间:2022-05-10 19:06:47如何准备好二战 考研
除了应届生选择考研的越来越多外,据数据统计,每年二战考研的人数也在大幅度增加。而根据二战考生和应届生的考研成功率来看,明显有较大差距。
01有的放矢,轻车熟路
有的放矢:二战相较于一战的小伙伴,更容易找到自己的目标,不会再择校上面浪费太多的宝贵时间。【每年都有大量的应届生,到考研报名才确定自己的考研目标】
轻车熟路:二战的小伙伴有了一年的考研经验,更了解整个考研流程。在复习过程中得心应手,他们更懂得哪些是重点,更了解考试题型,更熟悉考试流程,他们已经可以熟能生巧。
02日积月累,量变到质变
二战的小伙伴,相对应届生准备的时间更长。虽然学习效率也许不如一些学霸,但知识的积累也远比大多数应届生丰富,知识的各方面储备也远比应届生广泛,量变总能引起质变。正如我喜欢的那句话,人生的每一步路都算数,总有一天,她会盛开如繁花惊艳你的生命。
03有失败的经验,针对性复习
很多考研的小伙伴,失败后往往会总结自己的失败原因。从考研失败中走出来后,可以根据一年的复习对于一些自己的薄弱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而应届的小伙伴,由于没有相关的经验,往往找不到自己的薄弱所在,容易犯一些复习错误。
04因为没有退路,所以更坚定!
应届的小伙伴,可以任性,可以抱着打酱油的心态。“考不上可以工作,可以二战嘛”。有这种想法的应届小伙伴我想应该不在少数!而二战的小伙伴,则就没这么幸运了,考上往往成了很多二战小伙伴心理上的唯一出路。很多二战的小伙伴即使考不上目标院校也会选择进行调剂。
二战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咱们是否要选择二战,首先要想想我们考研的目的是什么,想好之后,最重要的是是否已经总结了一战失败的原因?
我考研仅仅是为了研究生这个学历,我需要这一纸证书,所以我一战失败了,必然会选择二战。
在认真分析了一战失败的原因之后,那到底是因为学校没选对?还是专业没选对?我想我两者都占。这里我想说,我对考研付出的努力绝对是足够的,但有句话叫做“方向不对,越努力越迷茫”。也就是说,继续在这个专业上硬碰硬其实没有什么好处。
那么从二战求稳的角度,我可以说是放弃了“名校梦”,选择了一个实用性较强,且对于我而言,比较现实的本校本专业。这跟我在一战中选的院校专业有本质的区别,要知道,一战的时候,我是三跨生【跨地区跨学校跨专业】。
在考研这场战役中,不得不说,选择真的比努力更重要,特别想要告诉你们,不要那么倔强的跟随自己的“名校梦”,除非你专业课特别优秀,本科院校也不错。否则你会感受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惨烈,而且十有八九,你是炮灰。
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对于二战的同学而言,最让人焦虑的不是学习上的压力,而是心理上的。我想经历过的人一定知道我这句话想要表达的感受。曾经有一位二战的学长告诉我:抗压能力不好的千万别二战,那种心理压力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那有的同学可能会问了,二战的心理压力来自什么地方?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因为一战失败后,自信心的严重受挫。那种挫败感会让人生理心理双重不适,尤其是对精神的打击,会让人产生自己低人一等的想法。甚至会在备考期间一直在心里默念:这次再失败,自己花费的成本就太高了,而且还会辜负父母、老师对自己的期望,并且还要忍受着他人的嘲笑等等。所以,压力能不大嘛?
除了害怕失败外,还需要着重注意容易引起情绪起伏的两个阶段:
1、临近毕业的迷茫
眼看着昔日在一起玩耍的好朋友有的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工作,有的考研成功了,有的成功考公,再看看自己,又得重新开始,而且看不到结局。这种感觉其实是很落寞的。二战,其实是一个失望与失望的双重选项。然而最让人惶恐的是它的未知。
2、再次上考场前的焦虑
其实有不少同学在一战的时候有或多或少有那么些焦虑,但二战的同学无疑数倍于一战的。这时候,基本上都已经定型了,剩的是一些需要考前突击背的内容。
一遍一遍的计算着需要考多少分,分配到各科目,各个题又该得多少分。心里总觉得还有很多题都没有掌握,就算是考前的模考题都做的不忍直视,到底该放弃?还是该坚持?一片迷茫。
二战考研之备考秘籍
不要以在自习室里待的时间长来自我感动
“好了,我今天在自习室呆了十个小时,我很努力了,肯定能考上!”结果出来成绩,一塌糊涂。考研当然得拼上时间学,但效率更重要!在自习室十个小时,有效学习时间有多长?
千万别自我感动……坐在自习室里,真的学习才行,一会发会呆,一会玩手机,松松散散一中午过去了,然后对自己说又学了一中午,这怎么能行呢?!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为什么有的人很努力,却考不好。归根到底,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材施教,每个人都不一样。因此,在看经验贴的时候要学会筛选出适合自己的方法,不要照搬硬套,要有独立的思考,到底适不适合自己。
不要跟别人比进度
这是考研的大忌。主要是自己没有计划导致的,看到别人学得快就着急,这是不可取的。
如果有自己详细的计划,按照自己的计划按部就班,不但能够复习完而且能够复习好,何苦去和别人争高低。制定计划是切忌盲目追求进度,欲速则不达,要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任务,不可冒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