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国内研究现状
发布时间:2022-05-15 09:45:43我国从1997年开始进行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程硕士人才的培养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满足高层次人才需求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工程硕士研究生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最快的一类专业研究生。对于工程硕士进行研究的文献比较丰富,给本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对工程硕士的培养,进行研究的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1、相关著作:研究对工程硕士在我国的实践和发展做以总结。著作有3部,谢锡善主编的《中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收集了一些论文,对我国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共同培养的途径和方式,以及对国外工程类型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作了介绍。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主编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从企业需求、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角度论述了开展工程硕士教育的重要意义;并且总结了工程硕士实施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包括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论文质量与评价方面。张文修、王亚杰主编的《中国工程硕士教育的实践与发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也就工程硕士设立的必要性、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与模式、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质量保证等方面进行研究论述。这些研究主要是针对我国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的认识,分析了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实施现状,并提出了一些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2、目前我国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主要是招收在职人员,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进行培养。对工程硕士培养经验及存在问题的总结集中在如何处理好工学矛盾突出、学位论文选题困难、校内导师沟通少等,如何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教学管理,满足工程硕士的培养需要。一些学者也就我国工程硕士培养进行了实证研究和经验总结。张海英、韩晓燕、郑晓齐、雷庆《关于我国工程硕士培养现状的调查报告》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当前工程硕士培养基本符合工程硕士教育的设置原则,能满足大中型国有企业的需求,但依然存在着培养过程不到位、生源单一、服务面向过窄等教育功能狭隘的问题。[3]王东红、刘东、郑小林、何德忠、方祯云《中国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实证研究》通过对中国部分工程硕士培养单位和企业的调研,对校企合作培养、教学基地培养、工作站培养以及校内集中培养等主要培养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各种培养模式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对存在的不足及对策进行了探讨。周文学、段瑞刚、王彩玲、李昆《内蒙古高校工程硕士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研》,通过实证研究了解内蒙古高校工程硕士的培养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研究。
3、工程硕士培养质量也是一直备受关注。有两篇硕士论文对工程硕士的质量保障体系进行了研究。河海大学祁保华《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提出构建高校负责企业参与的工程硕士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信息反馈与服务系统等措施来完善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北京邮电大学刘宝艳《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自我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提出了工程硕士研究生自我评估指标体系。范梅英,杨波,余为《浅析我国工程硕士培养的保障与评估体系一一一以长江大学为例》;乌仔智,王国荣,王德林,罗礼卿《对高校工程硕士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思考》;李春英,李传威《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的思考》都强调了强调质量为关键,建立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质量评估及保障体系。
对于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学者们多数都是从宏观上进行论述,论述的观点就是我国需要丰富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类型,按照学术型与应用型来培养。刘鸿《论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提出我国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要走多样化道路。兰州大学孟珊《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多样化研究》对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的必然性进行分析,并且对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的策略进行了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胡玲琳《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一一从单一走向双元模式》对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发展现状与历程进行了总结,并且提出了学术型研究生和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而对于具体领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并不多。
- 同等学力申硕考什么2022-05-15
- 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招生要求以及每年的具体报考时间2022-05-15
- 同等学力申硕平台登录2022-05-15
- 在职考研报名条件2022-05-11
- 为什么要读在职研究生2022-05-11
- 在职研究生Mba考试科目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