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研究生心理健康安全意识明显最低分析

发布时间:2022-05-15 10:02:48

近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安全问题己经引起了普遍的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生群体的安全稳定,然而目前学生的心理健康安全意识状况非常令人担忧。调查显示,学生的心理健康安全意识水平得分最低,表现出心理健康安全的关注度明显最低的情况。调查中,40%的在职研究生学生发现自己长期精神压抑或抑郁时不会去医院就诊;38.2%的学生有心理问题时不会寻求他人包括专业人士的帮助解决;11.4%的学生沮丧、伤心、失意时没有正常渠道加以调整和排解,15.4%的学生对此选择了不确定,表示不知道自己能否处理得当。世界卫生组织给予健康下的正式定义是:“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当人体在这几个方面同时健全,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因此,高校培养的学生群体也应是身心健康的群体,这样才符合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全国抽样调查表明,80年代中期大学生中23.25%有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近几年己经猛增到30%。几乎在所有的高校中都有因患心理疾病而停学的学生,其中神经衰弱、强迫症、人际关系紧张、考试焦虑等占相当高的比例。目前,我国与发达中国家一样,大学生因自杀而死亡在非正常死亡的原因中仅次于车祸,居第二位。当今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障碍、情绪障碍、交往障碍、性心理障碍和人格障碍等心理障碍。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焦虑、自闭、抑郁、偏执等方面。

究其原因:一是环境、角度的变化导致难以适应新生活的焦虑心理;二是不擅人际交往、情感困惑造成的抑郁心理;三是学习与生活的压力;四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学生们缺乏的是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现实社会的适应能力,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分析能力和对情绪的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在社会开始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同时,学生们却并未引起足够的警觉,因此很多学生遇到问题不会排解,遇到压力不懂疏导,遇到矛盾不会处理,口积月累,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心理健康亮起红灯。高校学生精神失常、非正常死亡现象的不断增加,给高等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严重影响了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今年3月初,新学期未始,学校就发生了一起在职研究生在宿舍内上吊自杀身亡的悲剧,该男生从农村老家提前返校,因面临毕业,正计划找工作,当晚宿舍无人,其将门反锁,上吊自杀。该学生未留下遗书,据了解,其家庭贫困,长期失眠,自杀原因只能推断为心理压力过大走向极端。据有关统计,中国高校在校生中约有20%是贫困生,而这其中5%-7%是特困生。调查表明,70%以上的贫困生认为自己承受着巨大的学习、生活压力,这些压力对他们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困扰,而贫困生们并不懂得该如何去化解。由于缺乏健全的心理品质和健康向上的人生追求,一些学生还出现了口趋严重化的犯罪行为,学生犯罪率也呈上升趋势,社会危害程度愈来愈大。清华大学刘海洋伤害北京动物园黑熊和棕熊事件、天津医科大学马晓明杀死父母和奶奶后自杀事件、云南大学马加爵杀害同宿舍同学事件等都与其心理障碍、心理健康问题直接相关,这些案件在社会上和学生中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开展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安全意识,避免和缓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保持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人格完整,减少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们当前急需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显然己经成为安全教育的重中之重,函待加强。当前有些高校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程,有些学校开办了心理健康咨询室等,这些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然而怎样将这一关乎学生心理安全、生命安全的教育渗透到口常教育工作中;怎样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环境适应教育、健康人格教育、人际关系和谐教育、性教育、心理卫生知识教育、挫折应对教育以及心理疾病防治教育;怎样通过课程等相对稳定的教育方式进行长期的、防微杜渐的心理安全教育,给大学生传授关于安全心理发展的一般知识和方法,帮助他们实现正确的自我认知,搞好自我安全心理保健,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心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人格全面发展,预防和减少安全事件事故发生,需要全社会和教育界自上而下对这一教育方式进行合理建构。

在职研究生推荐

在职研究生

有问必答专注在职读研,请在线提交您的问题。

在线提问
在职研究生报名

网上报名请认真填写各项内容,负责老师将会与您及时联系。

点击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