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职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背景与动因分析

发布时间:2022-05-15 10:20:19

我国的在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始于2006年。表面上看起来该项改革主要是解决传统在职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类似于“吃大锅饭”和“铁饭碗”现象的措施和手段,但实际上此次改革有着复杂的时代背景和深刻的动因。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在职研究生培养机制做出相应的变革

1981至1985年期间,我国在职研究生教育实行的是政府财政买单模式,即由政府承担在职研究生教育的所有费用。这种教育体制的目的在于确保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能够接受在职研究生教育,促进社会的公平竞争,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实现社会财富二次公正分配的政策目标。

1985年,原国家教委、计委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高等学校招收委托培养研究生的暂行规定》,该《规定》提出高等学校招收委托培养研究生并向委托培养单位收取培养费用。1993年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纲要》明确规定对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实行收费。从1993年开始,全日制研究生被划分为四种类型,即计划内非定向、计划内定向、计划外委托培养和计划外自筹经费。培养单位对前两类在职研究生不收取培养费用,对后两类在职研究生培养单位收取一定的培养费用。源于这项政策,此后每年计划外在职研究生招生名额都被各培养单位扩大。国家计划招生按招生指标由国家下拨培养费,纳入国家计划的在职研究生免收学费并给予普通奖学金,委培研究生由委培单位出资,自费研究生及自筹经费研究生由学生个人出资或者导师和学生个人共同出资。在职研究生双规收费制度由此形成,研究生群体中也出现了所谓“公费生”和“自费生”的群体划分。

在一定程度上,少部分在职研究生自筹经费接受教育部分程度上缓解了研究生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研究生收费的双规制度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公费生和自费生的划定导致的结果是“一考定终身”,公费研究生在读研究生期间不仅不用交学费,还可以享受国家普通奖学金,而自费研究生不仅需要自己支付学费,还无法享受到普通奖学金和公费医疗等福利待遇。这种收费制度的双轨制类似于我国以往计划经济生活中的“大锅饭”和“铁饭碗”机制,其本质是对国家研究生教育资源和培养条件的低效使用。此外,由于我国的研究生导致是终身制,导师身份一旦确定,不管以后导师的科研水平和科研经费是否出现问题,研究生导师都还可以招收学生。导致只要能够招收学生就能拿到研究生培养经费和指导经费。换句话说,研究生导致招收的研究生人数越多其拿到的钱就越多。在这种机制下,研究生导师招收和培养研究生的动力不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而是利益驱使,导师重视的是研究生的招生数量而不是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其带来的后果是多方面的。首先,因为这种机制的存在,一些没有指导水平一般、科研经费不足的导师也可以招收研究生,相对而言就减少了那些能力强、课题经费较为充足的导致的招收名额。同时,对研究生自身而言,一些研究生也因此浪费参与课题、从事科研和学习的机会。

虽然我国在职研究生教育规模仍在不断扩大,研究生群体日益增多,但就我国整个教育体系而言研究生教育还是一种稀缺资源,获得研究生教育的群体还是少数。这些获得研究生教育资格的群体本身己经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竞争排斥了一部分人接受研究生教育的机会,如果由于收费机制的二元模式和导师自身的问题而无法获得相应的学习和科研训练,无论是对研究生自身还是对国家投入的财力和人力资源来说都是一种浪费。

有学者把我国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特别是在职研究生教育形象地描述为资源使用效率低下,缺乏竞争力,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之为计划经济体制留下的最后一块“毒瘤”。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高效与竞争己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共识。显然我国研究生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大锅饭”和“铁饭碗”工作机制与社会主义市场是不相适应的。要消除这些不和谐的因素,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需求,研究生教育培养机制就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与调整,从而使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使研究生培养机制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

2、数量与质量的矛盾是在职研究生培养体质改革的直接诱因

改革开放三十年间,我国在职研究生教育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绩令人书目,统计显示,从2001年到2010年这10年间,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从16.52万人上升到53.82万人,年均增长率为14.0296,增长了2.26倍,其中硕士生的招生规模增长了2.56倍,博士生的招生规模也接近翻番。与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增长相类似,我国研究生在学规模也得到了较快的增长。统计显示,从2001年到2010年这10年间,研究生在学人数从39.33万人增加至153.84万人,总量位居世界第一位。

伴随着我国在职研究生教育的高速发展,在职研究生的数量和规模越来愈大,可以说我国研究生教育在数量上己经取得了绝对的胜利。但是比较而言,我国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却呈现出逐步下滑的趋势,这一现象己经成为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在职研究生数量和规模增大会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在研究生教育经费短缺的条件下,研究生数量增多意味着人均经费占有量就会减少,二是研究生数量的增速超过了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增速,其结果势必是在职研究生导师资源相对匾乏。研究生导致资源的匾乏意味着,每位研究生导师指导的学生要比扩招前多的多,从以往的1名增加到现在5-10名。很多在职研究生几乎都处于“放羊”状态,导师根本无暇也无精力去尽心指导这么多的学生。研究生导致资源匾乏也导致另外一个问题的出现,即不符合条件的教师由于资源匾乏也可能被强行编入研究生导师队伍中,以填补师资缺口。可想而知,这样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很难得到保证。研究生教育主动服务国家大局的体制机制仍不完善,培养模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还不适应,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尤为不足,制约培养质量提升的深层次障碍有待破除。

在职研究生推荐

在职研究生

有问必答专注在职读研,请在线提交您的问题。

在线提问
在职研究生报名

网上报名请认真填写各项内容,负责老师将会与您及时联系。

点击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