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在职研究生培养的大学教育环境建设基本构想
发布时间:2022-05-16 10:10:40环境的建设必须在满足一系列内外部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对物质、文化环境等各类要素进行分类、控制与改进等活动,通过这一过程,实现环境的相对最优状态。大学教育环境建设就是在满足在职研究生学术创新活动的需要与大学持续发展的要求下,对创新型在职研究生培养的校园物质环境和校园文化环境进行分类、控制与改进,从而实现创新型在职研究生培养的大学教育环境的相对最优状态。当前大学教育环境建设的总目标就是构建一个有利于在职研究生学术创新的环境,激励在职研究生进行学术研究活动,促成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物质环境建设是前提,没有相应的科研硬件,任何学术研究也只是空中楼阁,虽然物质环境不是学术研究的决定性因素,但却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纵观世界一流大学,其先进的实验设备,发达的图书馆信息网络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制度建设是保障,制度天生就具有规范保障的作用,只有将各类条例制度化以后,才能有效的保障在职研究生和教师的学术创新活动。精神环境建设为核心,核心就意味着精神环境对在职研究生的学术活动影响最强烈、最持久。
1、校园物质环境建设是前提
校园物质环境是激发在职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保证在职研究生进行学术创新活动的物质基础。校园物质环境的优劣有两个标准,一是校园建筑和人文景观的文化品位和艺术含量越高,对在职研究生创造灵性和对所处大学的校园精神认同的潜移默化的功能越强;另一个是财力投入的多少,资金投入越多,硬件设施越完备,创新活动的起点越高。
2、创造优美的校园景观环境
大学校园环境是一个城市环境的缩影,又是城市环境最精华的所在。无论是被歌德称为“凝固的音乐”的建筑,还是被誉为“第二自然”的园林、沉淀着历史的节律和艺术家情感的雕塑,校园建筑和景观环境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具有审美功能,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孔子曰:知者乐山,仁者乐水。校园景观环境在体现大学审美特性时,重要的是通过综合运用其艺术语言,结合大学的自然和人文背景,充分发挥环境的抽象性、象征性特点,表现出大学作为科学殿堂的一种神圣、崇高且震撼人心的科学美,一种与环境相和谐的自然美,一种展示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艺术美。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么是不可思议的”,物质环境的建设也要求文化品位和艺术含量提高,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校舍,生机盎然的绿化带和文化气息浓厚的建筑或人文景观能使在职研究生在有形无形的文化熏陶中不断迸发创新的火花。
提高在职研究生创新能力,要善于利用和发挥各种有利环境因素的合力作用。美国心理学家索里和特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是由主体生活在其中的那种“社会气氛”,即“创造性环境”培养出来的。因此,高校要通过硬件设施的改善,努力构筑培养创新素质的硬环境。要扩大图书馆、实验室、文体场馆的功能和开放活动时间,鼓励在职研究生自由地在其间一展身手。校园建设,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注重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工作。要建设一些健康向上的人文景点,使自然环境中融入人文含量,从而形成能够使在职研究生和教师产生美好感受与体验的自然文化。
高等学校校园物质环境的建设规划,要在学校建设的总体框架内,使建筑工程与校园风格相协调;根据学校的办学传统和培养目标,确定校园景观的指导原则:在规划园林绿化建设时,既考虑种植林木花草的物质效果,又追求给人以美的享受的精神效果。高校在建造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宿舍及校园文化公共场所时,应充分融会现代社会的高新技术、工艺、材料和成果,使校园物质环境充分体现现代科技的气息和特色,‘体现高等学府的文化内涵。同时,还应从本校的办学传统、培养目标出发,建设具有学校特色(包括专业特色)的景观环境,并使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景观环境融于学校特色(包括专业特色)的校园环境之中。建设一个美观大方、整洁无瑕、文明典雅、安宁清静的校园就是校园物质环境实用美观的标志。在这样的校园里,人们心情舒畅、精神振奋,从中获取一种愉悦、一种美的感受,激发创新的灵感。
- mba提前面试申报资格是怎样的2022-05-16
- 报考双证在职研究生能够提升大家的学历吗2022-05-16
- 在职专业硕士今年全国统考什么时间开始2022-05-16
- 考一个专业硕士要花多少钱2022-05-16
- 当前工程硕士企业导师制度存在问题2022-05-16
- 读同等学力申硕需要参加什么考试需要考核什么内容2022-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