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休闲与在职硕士休闲教育分析
发布时间:2022-05-16 10:42:41仅从字面上来看,中文的“休”字由“人”与“木”合成,意为“人依靠着树木”或是“人坐在树下”,因此,“休”有休息、休憩、修养、等待等意。而闲的繁体字是由“门”和“月”合成,是“门中镶嵌着一轮明月”的象形:明月高悬的静谧的夜晚里,或独处深思,或与家人相聚。因此,闲也就有安闲、闲适、闲逸的意思。英文的leisure,其拉丁文字源为licere,原意是“被允许”(to be permitted)或“自由”(to be free),台湾学者吕建政由字源断义“人在休闲之中才得以免去辛苦的劳动与种种的操心,而被允许以自由自在的心情去从事自己所喜欢的活动”。’
拥有闲暇是人类最古老的梦想—“从无休止的劳作中摆脱出来,随心所欲,以欣然之态去做心爱之事,独立于自然以及他人的束缚而以优雅的姿态自由自在地生存”‘,这大概就是我们所向往的休闲了。但不同学者对休闲的理解存有极大的不同,格拉顿(Gratton)曾说,仅是关于休闲的定义就足以写一本专著。归纳诸多定义,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时间的角度来理解休闲
这又可以分为两小类。
第一种理解是解决生存问题以后剩下来的时间。更直观地说,休闲就是闲暇时间。如布赖特比尔(Brightbill)就将休闲定义为生存所需以外的时间,即在完成生理上为了维持生命所必须做的事情以及谋生所需后剩余的时间,是可以自由运用的时间。
将休闲直接等同于闲暇时间固然可以将我们一直无法计量的休闲进行量化,但这样一来,也就将时间本身变成了目的,至于在这段里人们是如何度过的,是否真正处于休闲状态都变得不重要了。另外,将这种观点做进一步理解就是:休闲就是非生产时间。这样一来,休闲的增多就是危险的事了,因为居民有许多闲暇时间却不知道如何去度过,就极有可能会伴随而来诸多问题,那么无论我们的闲暇时间增加多少,我们的生命都始终没法达到亚里十多德等人高度赞美的休闲状态。
第二种理解是:休闲就是拥有相对多的自由,可以做想要做的事情的时间。直观地说来,休闲是自由时间。
将休闲等同于自由时间本身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哪些时间是自由时间?有人将之理解为非赢利时间。但一来是有人会自发自愿地做一些事情并收取报酬,毕竟在不同文化背景一下,定义被迫与自由选择的界限还是很难的。二来是对很多不赚钱的群体定义非赢利时间毫无意义。另外,自由并不一定是休闲的先决条件,在不自由的条件下也是能产生休闲感的,只不过是在相对自由的情况下,获得休闲体验的可能性要高一些而已。
(二)从时间利用方式—活动的角度来理解休闲
许多休闲社会学家都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休闲,认为休闲是个人在闲暇时间里所从事的各种非工作性活动。杜马泽迪耶认为休闲是人们为了以某种方式提升自我而选择的活动,“所谓休闲,就是当个人从工作岗位、家庭和社会所赋予的义务中解脱出来的时候,为了休息,或是培养无利害关系的知识和能力,自发投身于社会,发挥自由的创造力而完全随意进行的活动的总体。”罗伯茨(Roberts)则直接将休闲定义为“相对自由地从事非工作的活动”。贝克亦认为,休闲才是人们真正追求的活动,而不仅是简单的辛劳之余的恢复精力之举。休闲本身就是一种活动,是最高形式的活动,是合乎理性的精神活动的一部分。但是,他也指出,因为职业活动不是人们自己所真正追求而是出于其他目的的活动,所以,休闲与职业相矛盾。
相较于将休闲理解为时间来说,从时间利用方式的意义上来理解休闲,考察了人们以怎样的方式度过闲暇时间,并且强调了休闲和工作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利用时间的方式,所以二者是相互对立的。但是,这种理解也存在问题。一是工作和休闲并不是对立的领域,只是人类行为不同的环境,并且我们知道,休闲最初是融合在工作中的,后来才分化出来。二是将休闲理解为活动有失偏颇,几乎所有人类活动都有成为“休闲活动”的可能,“休闲并非活动本身,它是一种过程,只不过这一过程必然要涉及到某种或某些具体的活动.”’
(三)从心理体验的角度来理解休闲
休闲心理学家们大多将休闲看作是一种心理体验,是一种精神状态。不论外部环境如何,一个人都会相信,他是自由的,是他在控制局面,而不是被环境所控制。如纽林格(JohnNeulinger)认为,休闲感有且只有一个判据,那便是心之自由感。只有一种行为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不受压抑的,那它就是休闲。去休闲,意味着作为一个自由的主体,由自己的选择而投身于某一项活动之中。格拉齐亚将休闲视为一种愉悦的感觉,认为休闲和休闲活动是有区别的,并不是所有的休闲活动都能给人们带来休闲的感觉。奇克林特米哈伊(MihalyiCsikszentmihalyi)则研究了休闲的最佳体验“畅(flow)”的存在.
从心理体验的角度来理解休闲,提示了人们选择休闲的心理动机,这是值得肯定的,因为心态的确是休闲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它也是不全面的,因为某一活动是否被定义为休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者个人的心理体验,而每一参与者都是不同的主体,所以,同样一项活动,对这个人来说是休闲,对另外一个人来说则可能不是。因此,仅仅根据心理体验来判定某项活动是否为休闲儿乎不可能。
(四)从生存状态的角度来理解休闲
将休闲定义为一种生存状态,是如亚里十多德所说的一种“不需要考虑生存问题的心无羁绊”的状态,也是“冥想的状态”。于是,休闲常被用来形容人们从容、安静、忘却时光流逝的状态。其追随者也大都认为,休闲是生存的一种自由状态,是对必然性的摆脱,是一个成为人的过程。格拉齐亚认为,休闲是一种罕见且奇异的状态,只要有任何社会操纵的痕迹,或是缺乏自由表现的可能,就无法被称为真正的休闲。约翰·凯利(J. Kelly)也认为,休闲是自由,它以人们相对自由的选择为特征,是一种在摆脱义务责任的同时对具有自身意义和目的的活动的选择,是随心所欲的总称。
不难看出,以上几个人都是将“心无羁绊”“自由”作为休闲的状态来进行理解的,我们暂且不说绝对的心无羁绊是否存在,只需看人们休闲时的状态是否是心无羁绊即可。尝试某一新活动前,我们会理智地权衡风险与收益,在逐渐深入了解中得到了休闲的体验时,我们就会有越来越愿意将自我融入其中,也越来越不关心最初我们所在乎的实际好处了。这时,休闲是一种参与,一种我们乐于放弃自我意识而投入地参与。在这种参与中,我们感到一种愉快的冲动,迫切地需要和渴望有所羁绊。由此看来,休闲不一定要心无羁绊,反而需要被一些心甘情愿而又有意义的事情所羁绊。休闲正是有所羁绊状态的一个结果。
作为一种新兴社会现象,从理论上提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休闲概念还需要一段探讨历程,但从以上几种各有其合理性的解释来看,我们暂且引用突破了以上种种缺陷的一种解释:
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够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动,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J出.’
可以认为,休闲是个体在摆脱了义务责任的束缚后而享有的平和、恬静、适意的存在状态,这是一种精神状态。约翰·纽林格认为:休闲既非环境,亦非行为,而是与之相伴随的态度;休闲不依据其地点、内容或时间要素来定义,而是指与这一状态相关的精神状态。这种精神状态,并不一定与工作劳动相对立。
马惠娣也认为,休闲是一种存在状态,一种生命状态,一种精神状态,是人“成为人的过程,是人的一生中持久的、重要的发展平台,休闲的最好状态应是以欣然之态做心爱之事,休闲应成为美丽的家园”“。可见,保持心灵和精神上的闲适是现代休闲理念的核心和本质。
将这些理解与在职硕士的生活特点相结合,不难看出,扣除不得不做的事情(上课、生理时间及完成学校或导师安排的事情)外的所有时间都是属于在职硕士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而在这期间在职硕士自主选择做的事情(包括为完成论文而做实验或读书等)都可算是在职硕士的休闲活动。这些休闲活动是在职硕士自愿从事的主观感到有价值的自由活动。
作与休闲从一开始的融合到工业社会时期的分离,到现在,工作又重新越来越与休闲融合为一体。帕克总结了工作令人满意的原因:创造性地运用技能、白由地做出决定、全神贯注地!:作和自由地与人交往等‘。就是说,更具创造性和技能性,允许更多的白由和交往是工作与休闲相结合的重要原因。在职硕士主要是进行自主性学习,然后进行科研创作,这具备了学习与休闲融为一体的条件,因而,在职硕士完全可以在日常学习中体会到休闲的感觉。所以,本研究将课余的学习与创作、实验等都作为在职硕士休闲的一部分内容来进行分析。
休闲,不等同于活动,但是,要研究休闲,却不得不从主体的休闲活动来进行探讨,因此,本研究将从在职硕士的休闲活动情况来进行相关探讨。
- 报考在职研究生高中学历也有资格吗2022-05-16
- 专业硕士入学前的考核有面试的部分吗2022-05-16
- 报考mba需要考察英文水平吗2022-05-16
- 山西大学推出六大改革措施全面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2022-05-16
- 大学在职研究生院注册官网是什么2022-05-16
- 同等学力申硕考试培训机构有没有必要选一个2022-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