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制度化分析

发布时间:2022-05-16 11:04:26

随着工程类型硕士生第一批试点工作的完成,各种困难逐渐暴露出来,是否需要赋予这项新的培养方式以单独的学位名称的争论又一次成为焦点。

1、关于名称的争论:制度获得合法性的必要阶段。

1981年,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它是对于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学位管理的制度化努力,是第一份具有法律意义的学位管理条例。工程类型硕士生出现以后,执行该《条例》出现新的问题。《条例》规定:在工科所有领域培养的研究生在“工学”下授予学位。工程类型硕士生的培养工作与其发生“冲突”—工程类型硕士是否要单独设立学位?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开始,90年代更为激烈,已涉及新生的硕士类型是否具有制度上的合法性问题。

在改革初期,高等院校的改革创新尝试需要争取政府的支持,因此,这一问题的争论暂且被搁置。但是,随着试点工作的展开,“工程类型硕士生”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作为一项非正式的制度,与主流的工学硕士相比,工程类型硕士培养工作不仅难度大、风险高,其规模还受到企业态度和人员管理归属等方面的限制。因此,历经十年,工程类型硕士生的规模没有扩大,“一方面招收工程硕士的比例一直徘徊在10%左右,数量上没有大的突破;另一方面,硕士生分到厂矿的比例也一直徘徊在10%左右,数量上也没有大的突破。

在关于名称的争论中,清华大学支持单独设立学位,并积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促成这项制度的建立。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清华大学就在学校内部进行各种关于“工程类型硕士生”制度化的努力,这些努力在1995年11月到1996年1月的学校的第二十次教学讨论会上得到了汇总并形成一份政策建议,即《面向企业扩大工程类型硕士生培养的十点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对培养方式、招收对象、支持工程类型硕士生工作的专门经费等问题都做了清楚的设计,并提出“对我国实施‘工程硕士’学位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研究论证。”

支持“工程硕士”提法的不只清华大学一家,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也逐渐得到政府的支持。1995年4月“工科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课题组在清华大学成立,该课题组包括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及部分企业和政府行政官员。课题组研究项目名称为:“教育与科学技术及工业建设紧密结合,改革完善工科研究生教育体制的研究”。它表明该课题已经开始关注是否要在研究生教育体制上做变动的问题。1996年3月27日一28日,“工科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课题组在北京科技大学召开了第三次会议,会议主要围绕“设置工程硕士学位必要性及可行性”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工程硕士学位的性质、培养目标、类型特征、招生、管理、学位授予及试点推行等问题进行了认真讨论。.1996年5月,教育部就颁发了《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在部分高等学校试点按工程领域培养工程硕士的通知》,表示对其讨论结果的支持。1996年11月25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颁发了《关于同意开展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学位试点工作的通知》;1997年10月11日,又颁布了《关于批准部分高等学校开展工程硕士培养工作的通知》。至此.工程硕士”作为一项独立的学位制度在我国的研究生培养体系,正式得到确认。

关于名称长期和反复的争论体现了“合法性”中认知观念改变的困难,而名称的确定与制度确立的关系也体现了“合法性”资源在制度化的组织环境中的重要性。

2、院校的自主与自律:制度化的深层意义。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正式确立以后,各高校争先扩大工程硕士的招生数量,一些高校甚至将其视为学校发展新的增长点。然而,清华大学从2002年开始,工程硕士招生人数下降,2003年甚至在增长数量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与这种“异常”相伴的是,清华大学开始了新的创新尝试:1998年,清华大学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试点—单独开设“工程硕士”班招收应届本科生,此要求得到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成为全国第一所从应届本科生中招收和培养工程硕士的大学。

不论是招生人数下降,还是新的试点工作,反映的都是清华大学在人才培养上不以数量规模而以质量特色取胜的组织利益所在。另外,它还表现出一个自主程度较高的组织,如何根据外在环境的变化,调整自身、部署进退。当20世纪80年代中期工程类型硕士开始试点时,它代表的是研究生教育中的创新,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重点工科院校“勇为人先”,其作用是开创新的学位制度和培养模式;而到90年代末,工程硕士学位正式确立以后,清华大学作为“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所在单位,更多是通过秘书处的日常工作,在加强管理和质量监控的制度建设上起作用,而在工程硕士的培养数量上却“甘为人后”。

本科生是清华大学最具优势的资源,如何将研究生和本科教育很好衔接起来,如何使优秀的本科生生源得到更好的发展.以本科教育改革带动学校其他方面的改革是清华大学一以贯之的作法,也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校各项制度改革的重点。目前,学校正在认真思考新一轮本科生课程与教学改革问题,新生研讨课(Fresh men Seminar)的开设、按大类培养教学计划的设计、重构学校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加强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2004年全校第二十二次教学研讨论会的主题。如此说来,清华大学在工程硕士培养数量上的变化就不再难以理解。

在职研究生推荐

在职研究生

有问必答专注在职读研,请在线提交您的问题。

在线提问
在职研究生报名

网上报名请认真填写各项内容,负责老师将会与您及时联系。

点击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