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硕士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现实依据

发布时间:2022-05-16 15:34:55

一、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300年前,世界开始了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实现了工业现代化,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现代文明社会的产生。今天,世界又一次面临新的历史性转折—由工业经济时代走向知识经济时代。

1996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表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种“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就是知识经济。按照吴季松先生给出的定义,知识经济就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也就是说,农业经济时代,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对劳动力的占有和配置;工业经济时代,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对自然资源的占有和配置,而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发展则主要依靠对智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无论对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来说,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到来,当今世界发生着多方面深刻变化。在产业结构方面,农业及制造工业己作为基础性产业而存在,高技术产业上升为第一支柱产业;在社会观念方面,科技与教育正走向社会的中心地位,知识创新是时代的灵魂;在价值取向上,知识成为分配最主要的因素,全社会真正体现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知识经济对高层次人才的特别需求,可以预A,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人才竞争将会愈演愈烈。

发展知识经济核心在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而高素质人才的标准又是什么呢?知识经济时代特征告诉我们,高素质人刁‘首先应该是有知识的人。什么是知识?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将知识解释为四个即“Know What(知道是什么)”;"Know Why(知道为什么)”;"Know How(知道怎么做)”;" KnowWho(知道谁来做)”。前两个“W”为编码知识,可通过传授获得;后两个“W ff为沉默知识,以个别经验的形态存在于人脑中。信息技术发展就是不断将人脑中的经验知识转变为编码知识。可见,一个人的心智、观念、创意对知识的获取相当重要。高素质人才又必须是具备能力的人。什么是能力?能力是人内在的心理品质,是在获得知识后,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而表现出来的。专家预言,迈向21世纪人才必须具备四种能力:“观念能力;制变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有人认为,知识加能力就等于人的现实力量,因此说,我们所说的人才高素质事实上是一种人的综合素质。正如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在他著名的《第三次浪潮》中所说:“第二次浪潮文明极端重视将问题分析成个别因素的能力,大多数人从受教育时起,就善于分析而不善于综合,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对未来的设想(包括对自己在内)是这样的支离破碎和杂乱无章,我们当前的任务是要像一个通晓多门知识的综合家而不是某项专门问题的分析家去思考问题,我们今天己处在一个新的综合性时代的边缘。”

显然,今天的在职硕士教育面临着知识经济的挑战。要造就具有高度综合素质人才,必须相应调整在职硕士教育的培养目标。众所周知,在农业经济时代,人类早期的科学发展主要是人文科学,学校传授知识以人文知识为重;近百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科学与人文的分离,工业经济时代,学校传授知识以科技知识为重。但是到了知识经济时代,学校传授知识将会是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相融合。这是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虽然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将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但知识经济并不等同于技术经济,知识经济的发展也不等同于技术的进步。现代知识经济的发展是以技术进步为特征,以人文社会科学进步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不仅是指科学技术知识,还包括了人文知识。因此,我们强调在职硕士综合素质的培养,就是要促进在职硕士科学与人文知识的相互渗透,培养在职硕士相互统一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从而引导在职硕士走向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二、WTO推动我国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国际化的要求

当前,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发展的推动下,世界各国教育高度渗透、相互融合,逐渐形成一个世界教育整体的进程,教育全球化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加入WTO无疑会引起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的大变化,我国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国际化的步伐将会大大加快。然而,教育发展总是受制于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我国教育水平相对低下,与世界教育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性不会因为入世而被打破。因此,我们必须做出积极应对,尽快缩短我国教育的差距。

经过十五年艰苦谈判,中国己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这意味着我国教育必须具有更加开放性的国际视野,不仅在办学规则上要与国际组织接口;在办学思想上,也要引进和借鉴国外的先进办学经验。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指出教育教学工作应当围绕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实践)”、“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重新进行设计和组织。这个报告受到各国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许多国家都在调整培养目标,深入研究提高教育质量的对策。ys]中国加入WTO,同样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尤其是对我国高层次的在职硕士教育来说,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与压力。由于我国深受计划经济体制和苏联模式的影响,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长期以来实行高度分化的专门教育,重专业轻人文基础教育,这种狭隘片面的教育模式造成学生做事做人方面的缺陷。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必将回影响中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进程。因此,提高我国在职硕士培养质量的关键,就是要积极地变革教育思想,改变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的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应该更加综合化,以增强其灵活性和适应性。要把学生的学习空间由建立在狭窄学科基础上转变为建立在广泛的学科群体基础上,努力实现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人文科学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沟通,实现具有宽厚基础的综合性教育。在职硕士教育要根据入世后人才需求的结构性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与学科结构,尤其要注重人文与科学交叉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我国以往的在职硕士教育,专业划分过细,忽视人文教育,个性发展重视不够,人才培养规格过于单一,突出存在培养对象的高智商与低情感的矛盾。因此,在职硕士的知识结构必须调整,要在加快学习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技术、以及能源、空间、新材料等高新科技知识的同时,加强文、史、哲以及艺术的基本修养,主动接受国内外优秀文化成果的教育,从而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和较强的创新能力。

我们看到,中国入世后更加激烈的人才竞争不仅表现在数量上,更表现在质量上。所以,树立新的人才质量观,加强科学与人文的融合,造就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在职研究生推荐

在职研究生

有问必答专注在职读研,请在线提交您的问题。

在线提问
在职研究生报名

网上报名请认真填写各项内容,负责老师将会与您及时联系。

点击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