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政策与建议
发布时间:2022-05-16 17:04:54在职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管理、教育环境的全面的、深刻的变革。就在职研究生教育而言,目前迫切需要的是“远见加行动”,把培养在职研究生创新能力作为在职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价值取向,按此方向优化和整合培养过程要素,积极营造创新环境,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推进在职研究生创新教育,增强教育过程对培养创新能力的正面的、积极的、有效的影响。
(1)更新教育观念,确立创新能力的价值取向
教育观念对人才的培养目标的确定,教育制度的制定,过程要素的整合与优化,评价体系的构建,环境的营造与构建等具有导向性作用。因此,要调整现行在职研究生教育偏重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目标导向,确立创新能力的价值取向,把培养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最重要、最根本的任务,把培养在职研究生的创新品质放在首位。
更新教育观念,确立创新的价值取向,不仅是在职研究生教育者和在职研究生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在职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在率先确立创新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基础上,还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促使在职研究生和全社会转变传统教育中功利主义教育思想和观念,逐步建立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创新教育的理念。
观念的转变、更新、重塑只有“积极倡导、努力号召”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一套导向创新的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来保证,以明确的标准和灵活的机制来推动观念更新的进程。在职研究生教育评价要根据创新教育的目标导向突出创新能力,构建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课程考核、科学研究、学位论文等的教师工作和在职研究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标准,对“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给予激励。同时,观念的转变、更新、重塑不是说出来和写出来的,是通过对在职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施过程及效果体现出来的,因此,也需要对观念更新的效果作出及时有效的评价。
<2)优化和整合过程要素,落实创新能力的培养举措
改革课程体系,建立融学科教育和创新教育于一体的课程体系。根据科技发展和创新型人才培养规律,以突出在职研究生创新能力开发、创新思维训练、创新方法指导、创新精神和意识培养为目标,重新审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对现有的教学内容作必要的补充、调整、更新。从课程体系看,应当实施“宽、专、交、高”的培养程序—拓宽专业口径,重视基础课程;降低专业重心,精选专业课程;强调综合交叉,增加跨学科课程;选用外文原版教材,追踪学科前沿。从理论与实践关系看,加强活动课程的组织与实施,提高实践教学的地位。从课程设置看,应当多开短课、研讨课、选修课、方法课、综合课。从教材内容看,应当少而精,突出重点、难点、疑点,多一些既便于自学又适于开展课堂讨论的内容。
同时,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必须伴有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更新。只有让在职研究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研究者,通过探究式的学习、合作经验和跨学科培养,通过教学与研究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并不断提高结合的程度,才能使在职研究生从学习已知到探索未知、创造未来的跨越,逐步成长为具有很强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因此,需要选择、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积极倡导问题式、发现式、研讨式等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运用各种思维方式来思考所学的知识和实际问题的机会,努力使课程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性地解释现实的发展过程。同时应当探索基于R&D的教学方法和基于Internet的学习方法,重视培养在职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加强科研环节,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科学研究训练是在职研究生教育区别其他层次教育的最显著特点,也是培养在职研究生创新能力、创新个性,激发创新意识和欲望最有效的途径,是关键的过程要素。目前在在职研究生的培养及其管理工作中,由于主客观原因,忽视了对在职研究生进行全面和严格的科研训练,忽视了通过计划严密的科研实践来达到培养在职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目标。其主要现象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科研环节走过场的现象。例如科研选题环节,本应该由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和思考确定的,而现实中绝大多数由导师确定课题,忽视了科研选题对创新能力的作用。二是注重结果,忽视过程的现象。学生和导师往往以发表的文章和最后的学位论文来论高低,只注重结果,对研究的环节过程“追踪式”的指导和交流很少,忽视了过程的培养,缺乏在职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性、计划性、成长性。三是缺乏科研过程的管理与考核。课程学习可以通过学分来考核,学位论文有严格的评审制度,而科学研究往往只有通过阶段性发表的文章和最后的学位论文质量来考核,基本没有建立一个针对在职研究生科研实践全过程管理与考核制度,很少对在职研究生在科研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品德、创新个性、知识技能、创新能力进行考核评定。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加强过程的阶段性考核与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有必要切实加强在职研究生科研环节的有效控制和指导,遵循科研原则,规范科研道德,指导科研方法,完善科研环境,提高导师对科研过程指导的经常性、针对性、有效性。
强调学位论文创新质量,建立创新性评价标准。绝大多数在职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是对科学研究阶段的总结和提炼,科学研究的成果一般通过学位论文来体现,学位论文的创新质量是衡量学位论文质量的核心标准。目前我们对在职研究生学位论文创新质量的评价基本是通过评审委员会的主观评定的,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常模标准,缺少对在职研究生学位论文中呈现出来的创新的质与量的客观评价依据。因此,要积极构建在职研究生学位论文创新质量保障体系,充分重视学位论文形成过程,通过完善基本环节来促使创新质量的提高,坚持学位论文创新的质与量的统一。
(3)完善创新环境,形成创新能力的培养合力
创新环境是实施创新能力无法替代的培养载体。创新环境涵盖了有利于激发、影响在职研究生创新能力、创新个性提升的各种物质、制度、行为、精神等方面的因素。
民主、平等、紧密的师生关系是创新环境的集中反映。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导师)摆正位置,转变角色,真正发挥主导作用而不是主宰作用。首先,要构筑教师和学生沟通交流的平台,避免产生学生难以找到导师,导师不能切实指导学生的不良现象,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紧密的师生关系,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协同完成教学科研任务。其次,教师(导师)要转变职能,由知识的传递者变为教学、科研的激发者和引导者,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能动性,培养创造性。再次,教师(导师)要淡化书本有说服力、经验有说服力,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批判,培养学生积极质疑问难、积极思考、交流讨论的习惯。
创新能力培养的着力点是科研实践,在职研究生只有在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中接受锻炼,才能有效地养成和提高创新个性与创新能力。应当充分挖掘、利用活动课程、环境课程、第二课堂,鼓励学生课外发现式的学习,鼓励学生尽早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鼓励学生挂职锻炼、社会实践、实证研究。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使他们在科研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创新。同时应当建立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的创新活动。
读书报告会、学术论坛、前沿讲座、科研汇报、科技竞赛等都是活跃学术气氛、加强学术交流的有效方式,应当逐步形成常抓不懈的培养机制。此外,还要重视美化校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一个崇尚创新、激励创新的学术氛围。
(4)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保证创新能力培养顺利进行。
导师对在职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和影响是极其强大而深远的,一个好的导师可以在研究方向上把关,在研究方法上言传身教,在研究过程中启发诱导,在创新品质的养成中潜移默化,在人格和科研精神提升中陶冶情操,使在职研究生获益匪浅、终身受益,善于捕捉机遇,把握机会,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做出创造性成果。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在职研究生教育的规模扩张,原来学徒式单个导师的指导己难以适应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际需要,所以需要建立一支老中青结构合理的导师队伍,以导师组的形式培养在职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在职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切实加强导师队伍的建设,按照学科发展和科学研究的动态,遵循民主和谐的原则,组建成若干导师组。在在职研究生科学研究的指导上,应当实行导师组某一位导师为主,导师组其他成员协同指导的形式,避免旧式单个导师的指导。此外,为适应交叉学科、跨学科研究的需要,针对在职研究生选题的实际,有必要聘用交叉学科、跨学科的导师加盟导师组,提高交叉学科、跨学科的研究实效性。
在导师队伍建设上,应当建立严格的导师遴选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在科研指导实践上,应当加强导师指导的质与量的评价与考核,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导师在教学、科研指导方面的方法创新。
- 同等学力是不是没有毕业证书2022-05-16
- mba申报之前要注意哪些事项2022-05-16
- 同等学力申硕及格分数是每年重新设置的吗2022-05-16
- 同等学力申硕考试时间规定能不能补考2022-05-16
- 北京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在职研究生优势2022-05-16
- 工程硕士报名时怎么选择院校2022-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