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分项目实施情况
发布时间:2022-05-16 17:53:02实施在职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目的,“是要深入探索新形势下在职研究生教育规律,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推进创新,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在职研究生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在职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改善培养条件,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建立在职研究生科研创新激励机制,营造创新氛围,强化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使我国在职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在职研究生教育的整体水平尽快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为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和人刁‘强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对于“创新计划”实施目的的这一表述显现了在职研究生招生规模和制度建设发展到一定程度,对其本质特征认识的深化,将在职研究生教育置于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的宏观环境下予以重视和提高,有助于在职研究生教育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服务社会功能的不断增强。
以“创新计划”资助项目的功能细分,可概括为四个方面,“通过全国在职研究生暑期学校、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和学术会议、博士生国内访学制度等形式促进在职研究生交流合作,扩大知识面,拓展学术视野;建设在职研究生创新中心,为在职研究生提供学术交流、实践创新思想的平台;评选优秀学位论文,激励和引导在职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推动在职研究生教育区域合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营造在职研究生教育创新环境”。
现将“创新计划”运作五年来形成的几类比较有代表性的资助项目的实施情况分项简述如下:
1、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
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学位管理与在职研究生教育司共同主办,委托有关在职研究生培养单位分学科领域承办。举办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的目的,是为全国博士生提供一个高起点、大范围、多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优秀研究成果的交流,拓宽在职研究生的学术视野,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论坛通过征文形式面向全国选拔在学博士在职研究生参加,以博士生自主开展学术交流和研究活动为主;同时,积极发挥导师和著名专家的指导作用,聘请有关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并对博士生的学术报告点评,帮助博士生开阔视野,启迪智慧,提高创新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参加论坛的博士生学术论文一般先由培养单位择优推荐,再由论坛承办学校组织专家匿名评审。从2003-2006年的情况看,录用率50%,严格的评审筛选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入选论文的学术质量。
自2003年10月,清华大学承办首届“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以来,这一项目得到了稳定发展。截至2007年12月,共举办了41次“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作为“创新计划”启动时就开始运作的项目,在申办流程、承办组织及论坛活动安排方面较为成熟,己经发展成为在职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品牌项目”。
根据2003-2006年举办的31个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的统计数据,征集的博士生学术论文稿件15387篇,录用论文7825篇,出席论坛的正式博士生代表8943人,其中海外博士生代表70余人,开设的分论坛(分学科领域)达到88个{,v;02003年以来,全国近300个博士生培养单位都有不同程度的参与,一些学校专门设立博士生学术交流基金支持博士生的参与。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涉及的学科涵盖了人文社会科学、理学、工学、医学、农学、管理科学和军事学等各大学科门类。这些学科往往都是承办学校的优势学科,学科基础好,师资力量强,学术水平高,这些因素是论坛成功举办的基础。
2、全国在职研究生暑期学校
全国在职研究生暑期学校是由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联合资助的项目,由在职研究生培养单位分学科领域承办。面向全国招收在学在职研究生和青年教师,聘请海内外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知名专家、学者担任主讲教师,开设若干门科学(技术)基础和前沿课程,并作专题学术报告介绍本学科领域的学术发展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
1984年由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倡导,在北京大学举办了首期“数学在职研究生暑期教学中心”,聘请国内外知名的数学家为我国在职研究生开设基础课程和前沿讲座。“数学在职研究生暑期教学中心”得到了教育部的重视和支持,1984-1994年间在不同的高校连续举办“数学在职研究生暑期教学中心”,成为全国在职研究生暑期学校的前身。1994年,教育部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合作,将“数学在职研究生暑期教学中心”更名为“数学在职研究生暑期学校”,自此“暑期学校”这一名称启用至今。1995年,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武汉大学共同举办了第一届全国数学在职研究生暑期学校。1997年,原教育部在职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计划局签订了《关于在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共同举办在职研究生暑期学校的协议书》,肯定了在职研究生暑期学校的办学模式,决定进一步加强合作,在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学科共同举办全国在职研究生暑期学校,将暑期学校的办学范围扩展到数学以外的其他基础学科。
从2005年起,全国在职研究生暑期学校项目被列入教育部在职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成为“创新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为新的起点,暑期学校的办学规模和学科覆盖面不断扩大,学科领域除原有的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之外,2005年首次安排举办了教育学、新闻学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在职研究生暑期学校,2007年新增了工程技术领域的在职研究生暑期学校。自2005年暑期学校正式列入“创新计划”项目,截至2007年共举办暑期学校50个。
从目前在职研究生暑期学校的运作情况看,涉及的学科领域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其中,哲学社会科学的在职研究生暑期学校由教育部主办,自然科学的在职研究生暑期学校由教育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暑期学校稳步发展,确实起到了促进交流、开拓视野、培养科技后备人才、提高在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实际效果。
3、在职研究生创新中心(开放实验室、培养基地)
2003年,“创新计划”实施的第一年就投资建设了7个“在职研究生开放实验室”项目,随后又有了“创新中心”、“实践平台”、“培养基地”等项目的建设16’〕。从功能和立项基础看,项目名称虽有差别,但是均依托已有较好基础的校内外教学科研平台,以开放、共享、自主创新为特征,为在职研究生突破学科界限进行学术交流和跨学科合作,自主开展创新实验、实践创新思想提供平台,区别的只是项目规模和运作方式的差别。因此,在本研究中试图将这些项目归为一种类型—“在职研究生创新中心”进行探讨。
在职研究生创新中心的建设,往往利用校内已有的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的优势条件,注重和国家重大工程项目、重点科研项目以及社会企事业单位的需求相结合;具备较高程度的开放共享性,有利于多学科的交叉培养,通过与其他教学、科研基地的衔接、互补,有利于形成完整的在职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各高校把在职研究生创新中心作为改革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强产学研结合、推动在职研究生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在职研究生创新中心在科研氛围的营造、导师与在职研究生关系的重构、校内创新项目的建设等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实践经验积累。从目前运作情况看,在职研究生创新中心,不仅为在职研究生提供了研究场所和开放平台,而且鼓励在职研究生自行设计、自主选题、自由探索、自主创新,在职研究生的角色定位更为贴近“研究者”的身份,推动了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和管理方式的改革和拓展。
4、博士生学术会议
2007年,创新计划推出了“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这一新的项目类型,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在职研究生教育司主办,在职研究生培养单位分科学主题承办。博士生学术会议邀请海内外相关学科的博士生就确定的科学与技术主题展开自主、深入地研讨,研讨主题是学科领域前沿性、探索性和创新性的科学(或技术)问题,以促进博士生的科研创新和科学发明。"2007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由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承办,分别就环境科学与工程新理论新技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和流变学等科学主题展开探讨。博士生学术会议以博士生为主体,采取专题讨论会、小组辩论会等形式开展深层次的学术研讨和学术争论,在定位和形式上与博士生学术论坛有所区别。作为一种有益尝试,属“创新计划”的探索性项目,博士生学术会议己经列入了2008年在职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鼓励其继续深入发展。
5、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
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决定,开展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选工作(以下简称“优博论文评选”),并把这项工作纳入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从1999年开始,每年评选百篇具有创新水平的优秀博士论文”,“对于获奖后留在高等学校工作的博士,连续5年支持其科研、教学工作”。作为“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的子项目,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评选是提高博士生教育质量,鼓励创新精神,促进高层次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2004年3月,国务院批转《2003— 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优博论文评选”作为重要工作继续予以积极推动。2005年起,“优博论文评选”列入在职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专项活动,由中央财政提供专项资金支持进行。
从1999年开始,评选工作每年进行一次,每年评选出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不超过100篇。在论文评选、资助项目评审、资助项目管理过程中,遵循“科学公正、注重创新、严格筛选、宁缺勿滥”的原则,依照《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和《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资助办法》,经过学位授予单位推荐、省级学位委员会或在职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初选、同行专家通讯评议、专家审定会四个阶段,最终确定入选论文名单〔82J。自1999年至2007年,己经举行了9届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共评选出优秀博士学位论文885篇
(注: 1999年一2001年各100篇,2002年一2005年各97篇,2006年99篇,2007年98篇)。
从9年来的实施情况看,“优博论文评选”对博士生的科学研究和论文工作起到了示范作用,激励了博士在职研究生和博士生指导教师的创新热情,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学位授予单位形成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学术氛围;另一方面,将入选论文通过互联网和新闻媒体公布,以及60天的异议期等程序设计,保证了评选结果的公正客观,维护了学术道德,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和良好的监督激励作用。“优博论文评选”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位授予单位的人才培养质量,成为提高博士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有力措施。
6、在职研究生国内外访学及联合培养
2003年,即“创新计划”正式立项实施的第一年就资助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出国攻读博士学位计划;2004年,资助了清华大学的在职研究生国际联合培养计划;2005年,资助北京大学建立在职研究生访学基地,并在一些学校试行博士生国内外访学和学术交流制度。
2006年5月,教育部学位管理与在职研究生教育司印发了《关于加强在职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区域合作的意见》,倡导各在职研究生培养单位发挥区域优势,加强区域内各培养单位间的联合培养工作,在较大范围内实现在职研究生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当年,“创新计划”资助了36个在职研究生访学项目,并对访学项目的申报、访学时限、导师培养、学术成果归属等提出了明确的实施要求。2007年“创新计划”资助了15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在职研究生院接收全国各在职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博士生到本校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访学研究。项目实践中,一些培养单位形成了“以科研课题为载体,选择优秀学生,实行研究所和高校双导师制”的项目运作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职研究生国内访学项目对于推动国内各在职研究生培养单位加强学术交流、共享优质资源,共同营造良好的创新培养氛围发挥了重要的引导、示范作用。
2006年2月,教育部学位管理与在职研究生教育司和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联合公布《关于积极组织推荐优秀博士在职研究生赴国外联合培养的通知》(教研司[2006]2号),结合教育部在职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积极支持有关在职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在读优秀博士在职研究生赴国外联合培养”,并且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在职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提出了优先资助的学科、专业领域。通过在职研究生出国访学或联合培养,提高在职研究生培养质量,利用出国留学的有效途径促进与先进国家高等学校的交流,推动在职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根据培养年限和方式的不同,将资助出国的学生分为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和联合培养博士在职研究生两类,并对申请人资格、培养环节、基金资助、学习年限等作出明确规定。2007年,根据教育部《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在职研究生项目实施办法》(教外厅(2007) 1号),并结合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的相关要求,在职研究生国外访学及联合培养项目稳步推进、逐渐完善,被纳入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框架内,项目范围及内涵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成为2008年“创新计划”继续资助的项目。
除以上几类资助项目外,“创新计划”运作五年来,还资助了“精品课程建设”、“在职研究生教材建设”等专题项目的开展,在开放数据库、在职研究生教育创新网的建设方面成效显著;结合在职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通过立项方式推动“在职研究生培养机制”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项目方式鼓励试点院校积极探索在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途径;资助若干省、市、区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的区域合作性质的在职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如: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立项支持的“上海在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连续两年立项资助陕西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西部地区在职研究生精品课程大讲堂”等。
- 微观角度在职硕士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分析2022-05-17
-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中外合作办学怎么样2022-05-17
- 在职研究生所有院校都是面授教学的吗2022-05-16
- 非全日制研究生签协议通常是在什么时候2022-05-16
- 中外合作办学有国家奖学金吗2022-05-16
- 中外合作办学适合上班族报考吗2022-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