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师范大学德育原理专业介绍

发布时间:2022-05-16 17:54:09

专业概况:

西华师范大学德育原理专业以科学研究带动教学质量提升,创新研究生培养体系。强化科研、教学一体化意识,鼓励教师将最新的研究成果运用到课程建设、教材编写、课堂教学中去;鼓励教师在自己研究的一些新兴领域、交叉领域开设微型课程,带动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特别是应用研究和应用开发;鼓励研究生导师开设学科前沿、交叉领域的选修课,带领学生在课题研究中“做中学”,使研究生培养质量进入全国同类学科前列。

研究方向:

优化西华师范大学德育原理专业结构,凝练学科方向,形成优势学科。今后将围绕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等总体规划,继续在地区特色和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上做文章,形成德育基本理论研究、德育思想史研究、中小学德育改革研究等研究方向。

课程设置:

学位课:外国语、邓小平理论、马列经典、计算机基础、德育基本理论、教育学专题研究、德育专题研究、德育思想史、道德哲学
选修课: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名著选读、品德发展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

培养方式:

西华师范大学德育原理专业采取导师个别指导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明确确定每一研究方向的导师,所有方向的导师合为该专业的指导小组,充分发挥导师和指导小组的指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重在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

师资力量:

西华师范大学德育原理专业加快学科梯队建设,全面提升学科团队的素质。重视对拔尖人才的培养和选调,为青年教师进修培训、攻读博士、从事博士后研究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力争引进2-3名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的学科方向带头人,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为特聘教授或客座教授;培植学科方向新的增长点,使每一研究方向正高级职称的人数达到3人以上;通过各种渠道提高本学科具有博士学位人员的比例,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学科学缘结构更合理,具有德育学博士学位人数达到10人以上。

冯文全,男,1960年生,四川渠县人,1978年以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渠县师范学校,1981年师范毕业到中学任教,1990年以优异成绩直接考取西南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1993年毕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现任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领衔导师。

学术交流:

加强学术交流,争取三年内承办全国性学术会议2次、省级学术会议3次,承担国际交流合作项目1项,5人次在国外作高级访问学者或留学。

就业方向:

西华师范大学德育原理专业毕业生一般到中小学、社会机构等地工作。

培养目标:

西华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德育原理专业培养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境界和严谨的科学精神,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和学术视野,能够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教学及管理工作的高等院校师资、教学管理及科研开发人员,中等学校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以及其他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等。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科学发展观,拥护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师德优良,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热爱和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为教育事业奉献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及其研究方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本专业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具有比较宽厚的相关学科知识。能够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够熟练使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手段。具有较宽厚的道德教育专业理论基础,了解国内外德育原理发展的动向和趋势,具有现代德育观念和创新意识。
3.具有相关道德原理的理论知识和教育实践能力,能够承担教育学、德育原理、学科德育等课程教学、科研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能够进入学科前沿,具有道德原理的理论和实践的创新观念和创新能力。
4.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能够适应基础教育、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养。

科研成果:

以学科平台建设为基础,创建学科研究基地。在现有四川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西华师范大学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实体性科研机构——道德教育研究所。通过骨干教师国内外高级访问,产生高水平研究成果,通过与国内外研究机构合作带动高水平研究成果的产生;引导全院教师的科研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形成有效的科研激励机制,集聚高水平标志性的研究成果。

在职研究生推荐

在职研究生

有问必答专注在职读研,请在线提交您的问题。

在线提问
在职研究生报名

网上报名请认真填写各项内容,负责老师将会与您及时联系。

点击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