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硕士导师队伍建设分析
发布时间:2022-05-17 09:36:22《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立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这不仅再次强调了教师是当前教育发展和国家进步的关键力量,而且也为我们研究如何进一步提升和改善在职硕士导师队伍的质量和水平指明了方向。
第一,导师的特殊地位在在职硕士培养过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在职硕士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对导师的作用、地位、要求等做了比较详实的阐述:“在职硕士导师对在职硕士为学、为人都产生着重要影响,是在职硕士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在职硕士导师应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人师表。要大力倡导并加强在职硕士导师教书育人工作,要明确地把教书育人作为遴选导师的必要条件,对教书育人业绩突出的导师要给予表彰。各培养单位一定要把在职硕士导师教书育人作为一项制度,坚持不懈地抓下去。”然而,在国内大多数高校,导师与在职硕士的关系仍然是沿袭几千年的师傅带徒弟的传统伦理关系。在这种传统伦理关系的规范下,导师不仅要对学生的业务学习进行指导,而且还要引导和传授在职硕士学会妥善应对和处理校内外方方面面的事物。这一传统伦理关系的规范下,导师对在职硕士就会自然形成一种特殊有说服力性和单向约束力,并在事实上形成了导师对在职硕士的不对称、非常规强制影响力。由于这种特殊关系己经长期存在并将继续存在的现状,导师也将继续拥有其他组织和个人对在职硕士的无法比拟的特殊影响力,因此,充分发挥导师的重要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己经被一些重点高校纳入在职硕士素质教育体系,并成为在职硕士素质教育与核心竞争力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导师与在职硕士具有非常紧密的师徒关系。导师正派的言行和举止将对所带在职硕士的学术品行和道德修养产生巨大的示范作用。有学者认为:“在校期间,导师是在职硕士接触最多的人之一,也是他们最信赖、最敬重的人。同时,导师还是在职硕士培养方案的制订者和执行者,是在职硕士成才道路的设计者和引路人。”①显而易见,导师综合素质的差异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在职硕士核心竞争力的高低。
第二,导师在在职硕士培养和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
导师在在职硕士培养中的有说服力性和主导性使导师对在职硕士的科研水平、思想道德修养、智商和情商等的了解比任何其他教师都更加全面和深入,而且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导师对在职硕士进行直接管理和教育将更具有实效性,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由于很多高校还没有建立起一整套科学实用的在职硕士导师制下的综合培养和教育体系,使得很多导师的育人功能还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首先,导师的数量在在职硕士扩招后没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要,在职硕士规模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扩招后引发的最直接、最明显的矛盾就是高校导师数量的增长明显不足。虽然不少高校在职硕士导师的数量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涨幅远低于在职硕士规模的增长速度。这一不平衡现象所带来的直接矛盾就是导师的时间和精力己经无法合理的分摊到每位在职硕士身上,导师分身乏术,使得很多在职硕士在读书期间处于“放羊”状态,根本得不到导师的悉心指导和栽培。令人遗憾的是,我国在职硕士的培养模式要求师生之间长期稳定的互动和交流是在职硕士教育获得成功的一个必备条件。师生比的长期失衡,将会在师生之间产生距离甚至矛盾,很多本不该发生的问题也会随之产生,导师对在职硕士的培养效果也将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伴随着在职硕士数量的增加,导师的各方面投入也应该同步提高。然而,事实往往正好相反,很多导师自身事务繁多,有的还承担了行政、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诸多工作,他们根本就没有能力和精力去获得足够的课题和经费去培养自己的学生。导师的“忙”和“穷”导致了当前在职硕士教育中又一个主要的问题一一导师缺乏实际的指导能力和资源。
其次,部分导师在指导过程中只重专业技能和科研成果,忽视综合素质培养。受实用主义的影响,一些导师往往只重视对学生进行业务学习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在职硕士综合素质培养和教育。这些导师把科研成果、学术论文和专利发明的数量和质量当作对学生的主要评价尺度,他们对所带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缺乏足够关心和指导。这种现象在理工农医类导师身上犹为突出,这些学科的导师往往规定学生必须在几年内要完成在较高级别的刊物上发表规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并以此来衡量在职硕士的是否合格。他们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则是不管不问,或者不做硬性要求,从而形成了导师在在职硕士培养过程中出现忽视综合素质培养的不合理现象。出现这一现象有一定的客观但是非理性原因,相当数量的导师认为,在职硕士通过四年的本科学习或一定时间的工作锻炼,无论在心理上、思想上还是人生阅历上都较为成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己经成型并固化,他们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也较强。因此,这些导师认为无须再对在职硕士进行说教,自己的在职硕士而能够进行非常科学合理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再次,需要在制度层面上制定和建立涵盖全体导师的在职硕士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导师在在职硕士的素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但目前各高校的在职硕士素质教育培养体系中尚未对导师的具体职责、义务和激励保障措施做出明确和细化。同时,很多高校对导师参与在职硕士素质教育工作仍然有很多顾虑和矛盾。例如,由于一些必备的激励、保障制度没有建立或者难以落实到位,使得一些导师对在职硕士素质教育工作缺乏长期的激情与动力。再如,由于高校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在职硕士素质教育考核、评价体系,将导致导师在在职硕士素质教育问题上做和不做一个样,做好做坏差别不大的状况;显然,如此辛苦地付出倘若无法得到合理的量化印证,将极大地挫伤导师工作的积极性。总之,帮助在职硕士全面成长成才不仅应该是导师个人自觉自愿的个体行为,而且也应该是高校赋予导师的责任和义务,导师参与在职硕士素质教育和素质拓展工作终将使学校、导师和学生三方受益,形成一个三方共同进步的命运共同体。
- 中外合作办学读完之后有多大的用途2022-05-17
- 食品原料生产安全控制技术与实践教学大纲2022-05-17
- 取得了专科学历就可以进行在职研究生的报考了吗2022-05-17
- 在职研究生五月联考是有多次考核机会吗2022-05-17
- 在职研究生跨专业有额外考试吗2022-05-17
- 在职研究生用处到底有多大2022-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