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在职硕士创造才能

发布时间:2022-05-17 10:31:54

把以培养在职硕士创造能力为重心的目标落到实处,我以为应采取下列对策:

—既高要求,又能实现。要从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及企业的实际情况、近期发展的趋势出发,做调查,进行科学的论证,确定需要培养多少具有何种程度学术水平的在职硕士;并由此预测到21世纪社会各个领域发展的态势,需要培养多少具有何种程度学术素质的在职硕士;又要从在职硕士这种近期和远期学术素质递增的实际出发,考虑到当前和到21世纪国际性学术交流、高层次人才竞争,在开拓型素质上达到何等高度,再要从我国历代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讲究学术性的优良传统、近现代国际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注重科学研究的有效经验中,汲取精华,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既符实际,又好挑选。要以有科学的培养目标为依据,讲究两个实际。一是近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到21世纪所培养的高层次人才,究竟要具有什么样的创造才能?二是在本科生和硕士生中,是否有适量的具有基本创造性素质的生源?据历年观察与调查,每届本科毕业生约有500,皆有很好的开拓性素质。我们招收硕士生要以这5%的本科生中具有初步研究成果的作为重点挑选对象,这部分学生平时学习成绩或考硕士生分数,要求能达到85分左右便可。至于招收博士生亦应从硕士生中挑选那些科研能力强的为重点对象。再也不能以知识的专博为唯一的录取标准了,否则又怎能造就出创造精神和献身精神相结合的高层次人才。

—“导”在启迪,拓智创新。我们培养在职硕士是在造就最高层次的人才。重点不是看他们所学知识的专博,而是要看是怎样学得的,能否转化所学为智能,又能学会从中提出间题,加以研究,或做实验,创造出新知,以发展所学专业理论。即使是对本科生教课,也应是将重点启发学生贯穿于整个教与学过程的始终,否则何能实现现代高等创造教育。

我们在培养在职硕士教与学的过程中,导师“导”的重点,放在每年要学习哪些必修和选修课,把握到何种专博程度。一般只要求写好一篇毕业论文,且要涵盖一些主干课的重点内容,或通过答辩,就能毕业。这样的培养过程,姑且不谈别的,就说一篇毕业论文要求内容涉及这么广泛,又怎能写出新意?因此,有必要对培养在职硕士过程进行全面的改革。究竟怎样改革教学过程呢?这里提出几点原则性意见。

懂透求精,化为活知。在职硕士对所学专业知识必须懂得透彻,成为活知,为我所用。否则学得越多,越有成为腐儒、书呆子的可能。所以,导师要依据其所学的必修和选修课,善于挑出重点和精华部分,通过同在职硕士谈心或座谈等方式,了解他们懂得怎么样、如何理解的。是否把握了知识方法论,如把握了,反过来是否对知识理解得更透更活。对新学的知识统摄得怎么样,能否归纳到已学知识系统里去。总之,要防止只交给知识的结论,不注重交给学习的武器,达到懂透求活的目的。

择要熟背,是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智能,使其能应用自如。所谓“熟背”,不是象学前儿童“熟背”只起识字的作用,而是一举多得,其核心是起化知为智的“中介”作用,即便是在职硕士开展专家式的研究性学习,也要择所学知识的重点和精华部分,进行必要的熟背,达到纲举目张,一举数得的要求。

遴选课题,贵在捕捉。所谓“学贵生疑”,也是有条件的。只有在对所学专业知识懂透、转化为智能的层层推进中,才有“触类旁通”、或“举一反三”的可能性,进而才能真正生疑,或产生新的领悟、发现。

精通其理,苦练创新。我们不能认为在职硕士对所学学科知识,既能懂透,又能不同程度地转化为智能,也就能做出新的学问了。要看到,从理论上或认识上都学懂了,要达到得心应手的运用,尚有一段很大的距离,必须经过一个艰苦锤炼的过程,才能逐步达到遂心如意的使用。

经验表明,改革在职硕士的教学过程,势在必行。我们必须从历史发展的需要出发,研究培养在职硕士的使用去向,及时或超前拓宽专业,适应社会发展的广泛需求。

在职研究生推荐

在职研究生

有问必答专注在职读研,请在线提交您的问题。

在线提问
在职研究生报名

网上报名请认真填写各项内容,负责老师将会与您及时联系。

点击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