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师资队伍对策
发布时间:2022-05-17 14:46:52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在培养规格、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与考核以及学位论文力一面等力一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日益受到了领导部门以及许多培养单位的高度重视,但仍处于探索调整阶段,要使专业硕士教育师资队伍的发展适应专业硕士培养目标的要求,必须根据专业硕士教育的目的,以及师资队伍的现状进行调整,以逐步达到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一)加强专业硕士学位宣传,重视专业硕士学位教育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形成的,通过培养专业人才,专业学位获得者将自己所学的专业技能与知识带到生产第一线,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同时将理论难点及实践中遇到的难题带到培养单位,促进培养单位科学研究的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应介绍专业硕士考试、录取、培养力一案、学位授予等情况,强调专业硕士是与学术型学位教育一样的研究生教育,只是在培养目标、力一式、教学,论文等力一面体现应用性的特点,端正各培养单位、单位领导和教职工以及企业管理人员对专业硕士的认识,真正从内心上认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高报考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积极性,对保证生源质量及促进专业硕士教育良性发展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二)完善师资队伍基本结构
提高学历层次、调整职称结构、优化年龄结构、改善学源关系是完善师资队伍基本结构主要力一面。学历层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师资队伍的理论水平及科研能力的高低,专业硕士教育校外导师高学历者偏少,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不到4U%,因此,在保证专业硕士校外导师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提高对学历的要求,同时加大资本聘请高学历高技能的人才担当校外导师,建立一支稳定的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校外导师队伍。在调整职称结构力一面,才日对校内导师,校外导师中正高职称的比例不到40%,在保证校外导师实践经验丰富的基础上,提高职称要求,加强聘后管理和履职考核,使校外导师中高级职称比例逐渐合理。在优化年龄结构力一面,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中的青中老年的比例不均衡,其中老年比例较大,青年比例较小,必须加快导师队伍的青年化,坚持学术标准,敢于打破论资排辈和平均主义的思想,加大青年导师的培养力度,在职称评定给青年导师重点扶持,将导师队伍平均年龄控制在45岁以下,形成一支年轻的高水平的导师队伍。在改善学源关系力一面,学源结构很大程度反映本学科师资队伍的多样化性,学源结构的多样性有利于学术观点的交流和学术火花的碰撞,激发学术科研的创新。专业硕士学位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研究生教育,更应该注重学源结构的改善,师资来源多元化可以为本学科注入新鲜血液,提高整体师资队伍的实践水平及对实践经验积累的重视程度,促进师资队伍参加实践的积极性。
(三)加强校企合作,完善“双导师”队伍结构
校外导师总量不足,是导致导师指导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双导师”培养规模不达标,是专业硕士教育培养目标不能完全实现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提高对校外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作用的认识。我们的调查显示27.8%的培养单位校外导师不足是因为培养单位及其领导不重视。培养单位应重视校外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加强校企合作,不能让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流于形式,认为有校外导师与没有校外导师一个样,对校外导师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管理上放任自流,有的甚至为了节省开支,不配备校外导师,致使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没有真正地发挥作用。专业硕士培养单位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需要、企业人才的需要,与相关企业共建一批专业硕士合作培养基地,同时加强校企协作和综合管理,为完善“双导师”合作模式提供经验。
(四)精心培养青年骨十教师、学科带头人,发挥示范作用
从我们统计数据来看专业硕士导师年龄偏大,不利于技术创新和对科学知识前沿领域的把握,更不利于专业硕士教育的长期发展。青年教师精力允沛、熟悉现代教育力一法、了解社会的时代需求、理论水平和外语水平较高,要积极培养他们成为高校和企业的中坚力量,协助他们参与指导专业硕士的培养,并促进他们快速成长起来,发挥专业硕士导师示范作用。培养青年骨十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就是目前很多高校正在采取的积极对策,选拔、培养、支持青年骨十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不仅使他们具备良好的科研理论水平,还要使他们学习掌握社会实践应用能力;不仅使他们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还要使他们学习掌握指导学生的能力。在政策和资金上要鼓励、支持青年骨十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在成果评定、职称评审上,要积极宣传和鼓励他们;在科研创新、社会实践力一面,要搭建平台和提供资金支持。这样不仅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而且激发了青年人的积极性、创新性和社会应用能力,在指导专业硕士研究生时就能够在理论力一面、实践力一面、精力力一面发挥他们的作用,更能发挥他们的长期示范作用。使目前高校具备实践能力的专业硕士导师不足以及“双导师”数量较少的现象能得到很好的改善,同时对我国专业硕士教育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
- 中外合作办学不用参加全国联考吗2022-05-17
- 同等学力申硕统考有哪些科目2022-05-17
- 在职研究生是只能选择面授吗2022-05-17
- 同等学力申硕受欢迎特点包括哪些方面内容2022-05-17
- 中外合作办学外教上课可以实现吗2022-05-17
- mba学制是两年还是三年2022-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