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不确定性知识的在职硕士教学改革分析
发布时间:2022-05-17 15:06:31要突破确定性知识观给在职硕士教学产生的限制,就要使在职硕士教学既而向确定性知识,又而向不确定性知识,呈现出知识的完整形态。而对不确定性知识要求,在职硕士教学要在教学理念、教学组织、教学知识观、教学方式、教学关系等方而进行改革。尤其要确立教学生成观,要确立师生的主体间关系,打破具有“单位制”特点和具有科层组织特点的教学组织限制,建立适应于知识集约化劳动的跨学科教学组织,使课堂成为师生体验生命意义的场所,成为知识探究的场所。
首先,在职硕士教学要重塑教学知识价值观,将教学作为传播、应用、发展确定性知识和不确定性知识的活动,从知识增长的角度和人的生命意义的角度去设计教学。我们在处理教学知识的选择、传播、应用时,既要对科学知识“去魅化”,又要消解意识形态对知识的支配性,同时要消解有说服力对知识的垄断性。教学中的知识具有多维品格,既要坚持服务学习者的价值取向,又要反映当代科技、社会、文化发展的最新成就,服务社会文明与进步。因此,在选择教学知识时,我们要弱化意识形态的符号权力作用,注重知识增长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建构性,注重知识理解的多元性,参照学生的认知方式、文化背景、日常经验来构建一种宽容开放、富于弹性、学科边界模糊的教学知识体系,以促进知识的生命意义的实现。
在对教学知识的价值判断上,要注重知识的资木价值和生命价值,将对获取知识的投资视为个体累积资木和扩充资木的重要部分,尤其是累积个体文化资木的重要途径。将知识的获取过程视为个体完成生命意义的过程;在课程和教材的设计上要正视知识的不确定性,将不确定性知识纳入课程知识选择的范围,呈现出知识发展的生命性、历史性和社会性,呈现出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科知识的相互交融性及其发展的多种可能性。要重视知识在道德关怀、情感培养等方而的价值,使学生了解知识的终极意义和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知识的批判精神和知识探究的兴趣;在传播知识和应用知识时,在强调知识的工具理性时,也要重视其价值理性。要考虑知识产生的时空局限性和社会情境性,尽可能呈现出知识初创者大量的直觉与想像、猜测与反驳、观察与实验、反省与推理等景观,使在职硕士的思维复归这一原始的认知过程,这木身就对在职硕士思维训练具有极大的价值。
其次,在职硕士教学要体现知识的生活性,体现生命成长的意义。知识不仅表现为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静态结论,还表现为它是一个由感知、理解、运用、创新等环节构成的生态循环。一旦知识进入教学生活,这四个过程就会连续发生。感知、理解、运用、创新这些活动饱含着师生对知识的真、善、美体验,是师生生命的实践过程,也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在生命成长过程中,充满着许多不被师生所理解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现象,自然界也充满着许多令师生神往的奥秘,这些都是师生们的生命要经历的一部分。在职硕士教学就应反映师生的真实境遇,在教学交往与对话中理解知识赋予生命的意义;知识的生命表现为知识在和人的主体性结合与社会运用中达到的信息量的扩张和新质的再生。知识的社会性和个体性双重属性意味着在职硕士教学必然是一个双向化的过程,即人类总体知识个体化和个体知识总体化的交错、复合过程。虽然师生文化之间的关系既有“前喻文化”的关系,也有“后喻文化”的关系,既有同质文化的关系,也有异质文化的关系,但是,在职硕士教学既是知识实现可持续性增长的重要环节,也是师生感知文木信息、俭释知识意义、塑造文化心理结构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从“理解”、“对话”的角度和学生一起在肯定确定性知识合理之处的基础上共同探究知识的不确定状态,即从知识的历史形态、现实形态、未来形态出发,回归历史,探询知识之根;走进现实,给知识以新生;审视未来,赋知识以证伪和批判品质.
如:我们在进行人文知识教学时,要根据人文知识的价值负荷性特点,用参与、理解、对话的方式和在职硕士共同体验人类的精神世界和社会生活。“人文科学向内深入,旨在帮助人们认识内心世界并拓展内心世界……人文科学是人类自我意识木体性表现……人文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具有自然科学那样严格的可重复性与可检验性,而且人文科学的研究相当一部分不能通过定量的方法来揭示其内在性质。;po}人文知识的研究强调研究主体的亲在性,更多地依赖于研究者的主观经验与情感卷入,需要研究者与这类知识之间进行视界融合与相互生成。我们应尊重在职硕士对人文知识的理解,用参与式的、开放式的、主客交融的教学方式让在职硕士体验到人类相互理解与尊重的魅力,体验到理解与尊重给予知识探究活动的推动力。
让师生体验到教学的生命意义,就要实现在职硕士课堂的物理意义与政治意义的转型。在职硕士课堂不仅仅是知识发生作用的场所,而且还是每一个师生生命历程中的骚站。课堂不再是实现政治利益、经济利益的工具,不再是规训人的工具,不再是社会意识形态再生产“车间”,课堂要从工具性转向人文性;课堂是体现人格尊严并不断增加人格尊严内涵的地方,是实现人之自由的场所,是学生在认知、交往和审美等活动中丰富自己生命意义的地方;知识的学习与传递不仅仅是为知识发展的需要,更主要的是让人通过知识的占有去有意识地保护人的生存权与发展权,扩充人的享受现代文明成果和科学技术成果的机会。
知识的不确定性意味着在职硕士课堂是集约化教学组织和跨学科教学组织共同劳动的场所,是体现文化开放、文化融合的场所。课堂不再是单一学科知识发生作用的场所,而是多学科知识传承并产生新兴学科的场所。课堂不再是一种文化、一种有说服力知识的主宰地,而是多种文化、多种知识主体发生碰撞与对话的地方。课堂不仅要关注理性的、观念的、公共的知识,也要关注感性知识、行为知识、个人知识和木土知识,关注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平衡与协调。
再次,不确定性知识观要求教师转换角色,成为学生生命意义体验的促进者。教师不能只是知识的传递者,还应当成为知识探究的参与者,与学生一起体验知识探索的艰辛,分享获取知识的喜悦;教学不仅仅是艺术,它更是一种学术。教师应将教学作为一种学术活动,成为教育的反思者和革新者,成为教学活动的战略设计者。从这些意义上讲,教师必须是一个自觉的终身学习者,必须将自己的生命体验融入创造性的教育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要将教学过程提升为满足学生探究的需要、体验社会的需要、欣赏生活的需要、承担责任的需要的过程;教师要从生命成长角度出发来建立对学生的积极期望,并对期望进行管理,增加学生获得成功感的机会;教师要系统管理课程知识,进行有效知识的高效教学;教师要站在人类平等的高度追求教学的“至善性”,均衡分配学生获取知识的机会,缩小知识的差序结构和生源的先赋性差异,使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获得充分发展,进而成长为美好社会的建设者。
- 同等学力申硕只能在线下学习吗2022-05-17
- 在职研究生国考英语科目有多难2022-05-17
- mba在职深造考的是专硕还是学硕2022-05-17
- 选择攻读mba的原因有哪些2022-05-17
- 工程硕士的网络远程教学模式分析2022-05-17
- emba的报名者必须有专人推荐才行吗2022-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