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在职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
发布时间:2022-05-17 15:12:091、有关创新能力内涵的研究
目前学术界对创新能力的内涵有多种理解。有学者认为创新能力是一种发现并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如甘自恒认为创新能力是一种创造力,指主体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和发展起来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庞国斌也认为创新能力是一种多元能力,包含多种具体的能力,在创新能力的多元构成中,有创新意识(创新动力系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z而颜建勇等人认为创新能力主要是“求新”的能力,主体能够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指导下界定和分析“不新”的能力,对问题形成独到见解,同时客观描述自己“新”成果的综合能力。同样,朱红等人认为创新能力是一种提出或产生具有新颖性(novel, original)和适切性(appropriate)工作成果的能力。“总体而言,这类观点主要认为创新能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较为复杂并实现新奇想法的综合能力。
除此之外,也有学者认为创新能力主要体现为一种心理特征,这种观点主要把创新能力理解为创造力。林崇德等人认为创造力活动应该表现为新颖、独特且有意义的特点,是思维和想象的结果,且是分析思维与直觉思维,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的统一。张庆林则主张将创新能力看作是人类利用一定条件产生新颖的可用产品的一种心理素质。“张武升等人认为创新能力是一种受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综合作用的素质,不能单纯看到它的智力品质,还要看到它所包含的性格特征和精神状态。谭源渊等人认为创新能力既是一种智力特征,也是一种个性素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综合,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以及科技素质。“岳晓东认为,人的创新能力与三方面因素直接相关:一是知识因素,即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和相关经验;二是智力因素;三是非智力因素,或称创造力倾向。‘这类观点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理解创新能力,认为它是一种心理特质或是个性特点。
从创新能力的内涵上来看,认为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观点侧重其能力的层面,换言之,也就是学生在“反应”之后的行动效果,而认为创新能力属于非智力因素的则强调其属于“反应”之前的心理特征。可见,创新能力的概念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知,创新能力的内涵在不同学者看来也不尽相同,总体来说,创新能力可以是一种或多种能力,也可以代表一种心理特质。
2、有关创新思维内涵的研究
1943年,德国心理学家马克斯·韦特海默(Max Wertheimer)在《创造性思维》一书中反对把联想主义和机械识记作为思维过程的基础,特别强调思维和理解来自对结构的重组或创新。韦特海默说:“一个伟大的发现,最重要之处是找到某个问题。看到和提出一个创造性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特定的问题更重要,成就更大”。z该书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创造性思维的专著。国内很多学者的研究多是对这一概念的解释。如王永杰认为,创新思维是指对事物间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从而创造出新事物的思维方法,是一切具有崭新内容的思维形式的综合,其实质是一种新的理念促进事物的更新和变革、创新的思维,主要特征是: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胡珍生认为创新思维是指能正确地综合作用思维规律、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并能取得预期的思维成果的思维。“
贺善侃认为创新思维是指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认识的能动作用,突破固定的逻辑通道,以灵活、新颖的方式和多维的角度探求事物内部机理的思维活动。5创新思维的本质是“新”,不是重复和墨守成规。创新思维始于问题的提出,终于问题的解决。伍一军认为创新思维培养的前提是创新意识。具备创新思维的人首先应该具备想象力和非常规思维。“
尽管在创新能力的定义上并未达成共识,但从能力的角度来说,创新能力不是一种简单的能力,而是一种复杂的能力,是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解决问题的“新颖”或“适用”的能力。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也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前提。学者普遍认为创新思维是能够提出问题的思维方式或思维状态。
目前对创新意识的研究较多,但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张武升在《教育创新论》一书中指出创新意识是指学生对创新活动的一种理性觉识,它反映了学生对于创新的认识水平和自觉主动水平。同时,他还认为创新意识分三个层面:一是对创新的认知;二是产生对创新的渴望、需求,即一种内在动力;三是升华为行为的渴求,即产生创新动机。‘依据这个观点,创新意识可以理解为包含创新认知、创新需求和创新思维等内容,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主动开展创新活动的观念和意识,表现为对创新的重视,追求和开展创新活动的兴趣和欲望。它是人们进行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根源。因此,创新意识的范围比创新思维更广泛,本文更倾向采用创新思维的概念。
3、有关在职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在职研究生教育就是通过在职研究生参加必要的研究活动使其在本学科、专业领域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也是在职研究生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培养目标。
学界对在职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探讨,有的侧重内外部整体因素的讨论,如高福霞主要从教育体制、导师指导、学生自身、学校培养过程及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来分析影响在职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李鑫等人也认为影响创新能力不是单一或者某几个因素,而是复杂的系统的,他把创新能力的影响要素归为人为因素、物质要素和环境因素这三类。袁本涛等人也认为影响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是教育体制因素及物质支撑,具体包括导师队伍、经费支撑及硬件建设等三方面。也有学者重点探讨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因素,如朱红等人认为在职研究生本人的行为特征、思维特征、知识体系等对创新能力培养有较大的关系,例如学生没有积极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的热情,创新技能不足,导致学术成果质量不高,科研论文数量偏少,质量也不很高。
另外,在职研究生导师是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之一。导师一般都具备丰富的知识和课题经验,可以在从理念和行动上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科研训练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谭源渊看来,导师因素本身也受到很多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导师的素质是决定在职研究生质量的关键,目前导师数量的相对不足和导师队伍的良荞不齐是制约在职研究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这就要求导师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在职研究生导师的视野和研究水平直接决定了在职研究生的水平,所以导师应该站在学术研究的前沿,研究课题与时俱进,具备创新性,能够为在职研究生指明方向,并在指导方法和细节上给学生以启示。‘尽管学者己经意识到主体因素是影响在职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要素,但并没有就此建构培养体系。
4、有关创新能力培养方式的研究
目前,学界对在职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式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有学者注重创新思维和动机的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动机受到研究生读研动机的影响,有的研究生读研目的不在科学研究,只是为了一纸文凭,也有的学生理论知识不完善,对自身信心不足,影响了创新动机。创新思维和创新动机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前提,只有对创新活动充满热情,对创新成果不断追求,才能够促使创新能力得到提升。z具备创新动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创新方法和技能的缺乏,因为这两者都可以通过训练提升,而动机则是有待激活的需要和状态。3李震、张巍从人的认识过程来看,认为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基础,其形成需要以研究生创新团队的形式来培养。
有的学者注重课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对研究生学习知识、锻炼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陈花玲、仇国芳等人认为通过改进课程体系能够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包括完善课程结构,调整课程内容和范围以及改革目前的教学方式。“严仲连等人认为课程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程内容的开发和实施,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设置无法跟上当今的形势,学生缺乏前沿性知识和问题的掌握,同时课程的监控和评价不足,没有合理的反馈和评价体制。5李忠认为当前课程学习过度重视确定性知识,束缚了大家的想法,使得在职研究生在选题的时候无从选择,限制了学生的想法理解和自由,抑制了创新能力的发展和培养,所以改变课程学习的内容更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事实上,仅靠确定性知识和维持性学习,不足以应对变化不定的世界。不确定性知识才是创新能力的体现,完成从解决己经发生的问题到提出问题然后进行解决的转变。“创新性学习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孕育而生,它以问题为中心,指向学习者能力的提升,目的在于解决当前面对或即将出现的问题,作用在于引领社会按照人们追求的方向发展。
有的学者注重通过科研训练来培养创新能力。阮长耿认为应该在科学实践中培养在职研究生创新能力,在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参加科研实践的同时,运用理论知识,将创新的想法付诸实践,从而实现在职研究生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王迎新等人则是从创新氛围对在职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来阐述。他们认为教育环境和教育模式包括研究设备环境等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对于实验环境的要求很高,所以改善创新环境及科研条件也是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之一。2整体的良好氛围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必要条件,是高素质人才赖以存在的土壤,学生在充满创新精神的环境下,有利于自身科研创新思想的形成,而良好的学术氛围也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良好的学术交流环境下,促使在职研究生更主动的参与到科研活动中去。张峻、崔峰等人认为在职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要依靠浓厚的创新氛围和适合的环境支持。学校应当利用科研平台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在职研究生本人参与到创新平台建设是锻炼自身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
综上所述,在职研究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措施虽然也考虑学生主体的因素,但大多偏重从外部环境出发,分析学校或者导师存在的问题,阐述他们应该为学生提供哪些条件,而学生如何利用这些条件发展自身能力则很少涉及。任何途径或者措施要发挥作用最终还是要落到学生身上,从主体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发挥其主动性,成为发展自身创新能力的真正主体,才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
- 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2022-05-17
- mba可以调剂吗会有名额限制吗2022-05-17
- 报名后双证在职研究生考生分数对最终录取有影响吗2022-05-17
- 报考中外合作办学有年龄要求吗2022-05-17
- 报考mba学习专业管理学问提升学历增值自我资本2022-05-17
- emba的报名者必须有专人推荐才行吗2022-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