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不拾遗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1-01-07 09:57:07路不拾遗是什么意思,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一起来看看以下的内容吧。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什么意思?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常常形容说明国家安定,人们思想品德高尚,社会风气很好。描写的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时期的社会情况。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是指历史上什么时代?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是指历史上唐朝贞观时期。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登上皇位之后,通过贞观之治使社会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人类精神文明有了很大的提升,人们生活的物质条件十分富足,被称为封建时代的巅峰时期。
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张昭远、贾纬等编写的《旧唐书》记载: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做买卖的人途经武阳,不小心把一件心爱的衣服丢了,他走了几十里后才发觉,心里很着急。有人劝慰他说:“不要紧,我们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你回去找找看,一定可以找得到。"那人听了半信半疑,心里说:这可能吗?转而又一想,找找也无妨。于是赶了回去,果然找到了他失去的衣服。
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用了哪些治世举措才会出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社会局面呢?1、行仁政治国,以感化教育为根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提高国民品行修养。唐太宗说:"人们手中有一颗明珠,没有不视之为宝贵的,如果拿去弹射鸟雀,这难道不可惜吗?何况人的性命比明珠珍贵,见到金银钱帛,不惧怕法律的惩罚,立即收取,这就是不爱惜生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且不能拿去弹射鸟雀,何况更加珍贵的性命,怎么用它来换取财物呢?"他的意思是要让天下人明白,贪婪是罪恶的根源,要懂得克制贪欲,要明白不属于自己的物品,取得了要受到指责和惩罚。
仁义治国,国祚延长。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唐太宗一方面施以仁政,另一方面教育官员和老百姓要懂得廉洁和羞耻,要懂得道德修行,要知道怎么去做一个高洁品尚的人。因此,唐太宗广泛推行人性品格修养,而且身体力行。他的观念是:皇帝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官员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老百姓同样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广修仁义,则害不生。所以说仁义施政,德行教育是贞观政要的精髓。
2、严令法律,公平执法;又要求人性执法,偏重于用教化来补救。唐太宗引用《体论》的话说:"奸淫盗窃,是百姓所痛恨的。我顺从百姓的心意处罚他们,即使过重,百姓也不会认为残暴,这是我出于公心。怨旷饥寒,也是百姓所痛恨的,为了摆脱这种境遇而触犯了法律,我体谅他们而宽大处理,百姓也不会认为是偏私,这也是我出于公心的缘故。法律重处是百姓憎恶的事物,从轻处罚的是百姓所怜惜的,我应该奖赏微薄却能鼓励善行,减轻刑罚却能禁止奸邪。"刑法量刑出于公心没什么可说,过去的圣人实施都出于公心了,但仍然有不完善的地方。他认为,司法的根本要着重于教化,要用道德观念来纯正陷入法网之人的思想。他让大臣按简宽的原则修订法律《贞观律》。贞观时期,最少的一次全国判处死刑的囚犯只有二十九人。贞观六年,增至二百九十人。年岁末,唐太宗准许他们回家过年,等到第二年秋天再回来接受死刑。次年秋天,二百九十人全部返回,无一逃亡。
唐太宗李世民一方面推行实施仁政,让百姓安居乐业,心无怨恨,不会因为生存问题挺而走险;另一方面开展全社会的道德品格教育,让人们懂得做人的道理,知道什么叫“有所为有所不为”。经过唐太宗的励精图治,唐朝贞观时期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局面。天下百姓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民风淳朴,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是怎样的历史时期,才能够拥有?
在毛主席领导时期就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那个时期人虽说穷,但只要谁家有困难都互相帮助,人人友爱,相互团结,白天一起干活,晚上串门聊天,夏天热那会没有电,夜里都拿凉席到路边睡,有的家夜里连人都没有,一家都出来凉快。那会真的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路不拾遗知政肃野多滞穗是时和什么意思?求解释?
米芾《入境寄集贤林舍人》扬帆载月远相过,佳气葱葱听诵歌。路不拾遗知政肃,野多滞穗是时和。天分秋暑资吟兴,晴献溪山入醉哦。便捉蟾蜍共研墨,彩笺书尽剪江波。 第一句是扬帆载月远相过,你应该是把过的繁体字认错了。
以上就是关于路不拾遗是什么意思的详细介绍,更多与此有关的内容,请继续关注课考拉,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帮助。
-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怎么样2021-01-07
- 新闻稿怎么写2021-01-07
-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怎么样2021-01-07
- 沟壑是什么意思2021-01-07
- 西京学院怎么样2020-12-31
- 叙述方式有哪些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