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在职硕士的特点分析
发布时间:2022-05-17 18:38:58贫困在职硕士主要以经济为衡量标准,主要有以下六大特点:
1、年龄的差异性
在贫困在职硕士群体中,个体年龄之间的差异性相对比较显著,一般分布在20-35岁之间,年龄跨度相对比较大。由于年龄的差异性,个体的心理特征、消费需求、贫困自救能力、对未来收入的预期等也会存在差异。在对贫困在职硕士群体进行资助时,应该考虑资助对象在年龄上的差异性,不应制定过于统一的资助标准,应该为不同年龄的贫困在职硕士在资助方式上提供更多选择的空间。
2、身份的复杂性
贫困在职硕士的身份相对比较复杂。在校期间,贫困在职硕士既要学习理论知识,又要从事科学研究,兼顾学生和科研工作者的双重身份。贫困在职硕士通过参加科研项目、校外兼职等活动,可以获得一定的收入来源,完全或部分具有劳动者的身份特征。此外,在贫困在职硕士群体中,部分贫困在职硕士是定向生或委培生,少数贫困在职硕士在校期间已经结婚,这部分贫困在职硕士在身份上也呈现复杂性。贫困在职硕士在身份上的相对复杂性,也要求制定有差异的贫困在职硕士资助政策,尽量满足所有贫困在职硕士的资助需求。
3、需求的多样性
马斯诺将人的需求分为七个层次,最低层次为生存需求。贫困在职硕士对于资助的需求往往不满足于生存需求,而呈现多样化的需求特征。贫困在职硕士在物质需求上,除了满足最基本的吃饭、穿衣等生存需求外,还有科研、娱乐、交际等其它需求。在判别一个本专科生是否是贫困生时,往往以是否拥有手机、电脑等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但是手机、电脑却是贫困在职硕士在科研、生活中的必需品。贫困在职硕士的年龄多半在法定结婚年龄左右,也有情感的需求,而谈恋爱也需要一定的消费。贫困在职硕士在精神上,除了有维护自尊的需求外,更有自我实现的需求。针对贫困在职硕士需求多样性的特点,对贫困在职硕士进行资助时,应该尽量做到按需资助。
4、压力的多重性
贫困在职硕士在校期间面临着生活压力、心理压力、科研压力、就业压力等多重压力。贫困在职硕士在校期间为了解决生活问题,一方面节衣缩食、节省开支;另一方面,积极地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勤工助学、校外兼职等活动,获得收入。为了顺利毕业,贫困在职硕士还必须积极地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发表高质量的论文,贫困在职硕士的科研压力也十分沉重。在就业形式日趋严峻的形势下,贫困在职硕士为了谋得一份好的工作,还得参加各种资格证的考试和人事招录考试,就业压力非常大。贫困在职硕士在忍受生活压力、科研压力、就业压力的同时,往往也伴随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多重压力影响下的贫困在职硕士群体,其生存现状令人担忧,应该呼吁社会共同关注贫困在职硕士这一弱势群体。
5、经济的相对独立性
贫困在职硕士虽然生活窘迫,但是在经济上相对独立,对家庭的经济依赖较小。贫困在职硕士在校期间具有一定的收入来源,每月按时发放的国家普通奖学金加上导师的科研补助,虽然不能够完全满足贫困在职硕士的生活需求,但是已经成为贫困在职硕士生活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贫困在职硕士具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和实践能力,可以参加校内外的各种兼职工作,赚取部分生活费。贫困在职硕士出于维护自尊和为家里分忧的考虑,即使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收入难以维持在校期间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各项开支,也极不愿意向家里请求经济支援。
6、心理问题的冲突性
在多种压力的影响下,贫困在职硕士的心理问题比较突出,且心理问题呈现一定的冲突性。贫困在职硕士往往因为经济贫困产生自卑心理,不愿过多地与人接触,另一方面又十分希望通过在学业上做出成就赢得别人的尊重,也希望与他人进行友好的交流。贫困在职硕士具有自我贬低、自我否认的不良习惯,另一方面又十分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鼓励。贫困在职硕士往往喜欢隐蔽遮掩自己的贫困事实,另一方面又十分希望别人了解自己的贫困状况并帮助自己渡过难关。贫困在职硕士在心理问题上的冲突性,使贫困在职硕士既经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又表现出怪诞的行为让别人难以理解。对贫困在职硕士进行资助时,应该注意分辨贫困在职硕士内心的真实诉求。
- 大学emba招生简章上会注明学制时间吗2022-05-17
- 考察方式同等学力申硕比较多样化的吗2022-05-17
- mba都是如何去挑选调剂院校的2022-05-17
- 在职硕士科技成果激励政策与落实分析2022-05-17
- 在职专业硕士学校复试什么时候进行2022-05-17
- 攻读在职研究生单证真的不需要接受任何考核吗2022-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