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程硕士教育的发展概况

发布时间:2022-05-17 18:52:01

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满足社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我国在1997年正式设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此举有利于调整研究生人才结构,进一步完善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学位制度。我国工程硕士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我国工程硕士教育的起源

我国与1978年恢复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工科硕士教育作为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由于受到工科硕士教育学位类型和培养目标单一的限制,其培养出的人才不能很好的满足我国大中企业对人的需求;而工科硕士研究生在毕业后都趋向于进入高校和科研机构,使得我国大中企业高层次技术人才匾乏的问题日益突出。进入大中企业的工学硕士仅占工学硕士总比例的很小一部分,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需要,完善我国学位制度,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制定并讨论通过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我国正式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培养工程硕士教育有利于调整研究生人才结构和进一步完善我国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学位制度,基于振兴中国经济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意义,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专门人才,为我国企业培养高质量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教育、科技和经济的紧密结合,实现国家社会经济和人才层次的双重提升。

(2)我国工程硕士教育的发展

工程硕士是基于工学硕士的特点上,对培养方式进行改革后发展起来的,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984年一1989年的试点阶段,我国在部分高校开展工程类型工学研究生教育试点;1989年一1997年的推广阶段,部分高校开展工程类工学硕士教育工作;1997年,工程硕士教育正式以较快速度发展起来。

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54所高等院校开展工程硕士培养工作,到2011年,全国招收工程硕士的高校达到了341所,授权领域数40个,招收139401名工程硕士,是1997年89倍之多,成为全国所有专业学位中规模最大的学位教育。

工程硕士涵盖了38个工程领域,每个工程领域涵盖至少两个学科,是我国专业学位中设计专业最多、招生规模最大的一种学位类型〔川a 1998年经国务院委员会批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正式成立,标志工程硕士教育正式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工程硕士的应用性特点恰好满足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经过多年的发展,己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在大规模发展的同时,也加大了对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的研究和实践。为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工程硕士人才,须充分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工程硕士培养机制的同时,将其优势本土化,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硕士培养视制和培养模式。国家在《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指出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快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加强产学研结合〔28]。教育部在2002年也指出推进高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的合作。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己经明确,高校作为知识的传播地和人才的聚集地,企业作为技术的摇篮和经济发展的推动者,两者结合对于工程硕士培养的推动力,即产学研培养机制。西方发达国家对于工程硕士的培养机制都各具特色,但都在努力推进产学研培养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官产学协同培养机制便是产学研培养机制的延伸和完善,并成为世界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中工程硕士培养的一种趋势,日本早在1981年便提出“官产学”这一概念,并将其运用到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中,从宏观、中观、微观全方位把握工程硕士培养的每个环节,政府一企业一高校三方发挥各自主体作用,根据市场经济对人才的具体需要,主体互动,资源优化配置,取得整体作用大于局部总和的培养效果,协同培养工程硕士人才。这种鲜明的培养机制,己经逐渐得到我国的认识,并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其在不断的深化和发展中,政府、高校、企业、学生也从中获益,达到多赢的局面。

在职研究生推荐

在职研究生

有问必答专注在职读研,请在线提交您的问题。

在线提问
在职研究生报名

网上报名请认真填写各项内容,负责老师将会与您及时联系。

点击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