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共婵娟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1-01-07 10:01:00千里共婵娟什么意思,下面为大家搜集整理了相关内容。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的是什么?
要搞明白,首先就要弄清楚“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出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北宋苏轼的《水调歌头》。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苏轼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
“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古人有“神交”的说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婵娟”也可以说是一种神交了!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味深长,传为佳句,与“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的《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都是差不多的写法。
但愿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着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苏轼就是把前人的诗意化解到自己的作品中,熔铸成一种普遍性的情感。这首词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弄明白了这些,就不难理解“婵娟”的意思了,诗人用借代的手法来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
千里共婵娟是什么意思?
都说:“明月千里寄相思”,那这相思如何寄呢?
“千里共婵娟”,这就是答案。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在远古时代,人们习惯于尊月为“神明”,多赞誉少贬低。有诗为证(曹松《中秋对月》):
无月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家人。
诗句中的“蟾盘”和“千里共婵娟”的“婵娟”,都是指代“月亮”。既然是崇拜“月亮”,但因人是一种感情动物,会在欣赏月亮的同时,把对千里之外亲人间的相思一并寄托在皓月当空之下。
到底“千里共婵娟”来自于那里?有什么背景?公元1074年,诗人苏轼因与变法者王安石等人的政见有所不同,自求外放。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其弟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目的是能与弟弟常相聚。
他虽辗转各地为官,但当真的来到密州任职时,这一愿望仍未能实现。在1076年中秋节之夜,他喝酒大醉后,面对当空朗月,一时心潮起伏,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以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轮明月照古今,中秋佳节倍思亲。苏轼和苏辙弟兄俩己经是七年未相聚到一起了,那份别离、那份牵挂,只能“但愿人长久”、“天涯共此时”。
“千里共婵娟”的上一句是“但愿人长久”,那“千里共婵娟”什么意思?婵娟:是指“月亮”;共:共同欣赏。“千里共婵娟”,就是说即使相距千里,也能在晚共同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南朝宋人谢庄的《月赋》有曰:“隔千里兮共明月”,另魏晋乐府《子夜四时歌.秋歌》也有关于“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的描写。同样的道理,他苏轼也寄托于明月,倾诉了相思之苦痛。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尤其是这中秋月圆之夜。
一言以蔽之,古人古诗古义,而我们现化的人们既尊从古义,又赋新篇。歌明月寓爱情爱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如何解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呢?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水调歌头》中的诗句,也是名句。诗中的“婵娟”,指美好的姿态,在这里代指月亮。诗意是说,只希望人能长寿平安,相隔千里,共同欣赏这美好的明月。表达了诗人对胞弟的思念,以及对世人的美好祝愿,千百年来成为中秋词中的绝唱。
千里共婵娟的婵娟是什么意思?
是月亮的意思。“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
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说法,好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婵娟”也可以说是一种神交了!
对于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是推崇备至。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认为此词是写中秋的词里最好的一首。
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中秋节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苏轼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苏轼被调到密州任职。
以上就是关于千里共婵娟什么意思的详细介绍,更多与此有关的内容,请继续关注课考拉,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