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硕士规范管理的内涵分析

发布时间:2022-05-18 10:02:29

工程硕士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遵循研究生教育的内在规律。规范管理主要指规范正常的工程硕士教育教学活动,把握工程硕士教育的正确发展方向,落实工程硕士教育的各项要求,避免教育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有效保证工程硕士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1、规范教育教学过程:体现工程性、实践性、应用性

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其中对开展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招生对象、培养目标等进行了明确规定,这些指导性意见是工程硕士教育教学活动所遵循的原则。针对工程硕士的生源特点及“进校不离岗”的特殊培养模式,其规范管理既要“符合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规律,同时突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

工程硕士教育的招生对象主要是获得学士学位后具有三年以上工程实践经验的优秀在职人员。而有的学校并未按报考要求开展招生录取工作,所录取的工程硕士生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或并非从事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在课程学习时不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有效结合;在进行学位论文工作时,无法将论文选题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的工程硕士生只能选做校内导师的课题,学位论文偏理论、实践性不够,这使得培养的工程硕士不能达到质量要求。有的学校录取了大量超低分考生,在生源质量没有把关的情况卜,工程硕士教育质量更是无从把握。

在培养方案、培养计划、课程设置等方而,工程硕士教育除了强调学位课程理论知识的专深程度,还要拓宽知识基础,增加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技术课程、专业前沿课程和管理基础课程,体现工程硕士教育的特点、领域特色,即工程性、实践性、应用性。有的学校只是沿用现有工学硕士教材,简单开设一些工学甚至木科课程,在课程设置上并未强调实践性;还有的为了节约异地办学成木,压缩课程学时,将工程硕士教学方式变为“函授”性质。这些不符合工程硕士办学要求、违反教育教学规律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

2、把握教育发展方向:从边缘走向中心

目前,全国工程硕士教育规模的不断发展,在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成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有些培养单位将工程硕士教育作为学校创收的途径,急功近利,追求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不顾学校资源条件.盲目扩大招生规模;教育规模过大、校外办学点多,教学安排不到位;师资力量缺乏,外聘教师过多,重理论、轻实践;导师少,学生多,出现一个导师指导过多工程硕士生的现象,有的导师甚至根木无暇顾及工程硕士生;缺乏导师指导,工程硕士论文水平不高。这种短期行为导致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式上的培训化现象以及专业学位地位的边缘化结局}t},忽略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长远效益与眼前效益的统一,损坏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利益。因此,应坚持正确的工程硕士办学方向,防止工程硕士教育管理的边缘化。

3、规范自主办学进程:从无序到有序

随着工程硕士教育的发展,国务院学位办给予培养单位在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方而越来越多的办学自主权。各单位可以根据学校情况自定招生规模,自划招生录取分数线;可以针对工程特点和企业要求自行设置培养方案,贴近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这对于提高单位的办学积极性,有效促进工程硕士教育大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有些学校还未形成较为完善的、适合工程硕士特点的规章制度,对工程硕士教育的各个环节,如管理机构设置、报名条件及办法、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及考核方式、学位论文开题、中期检查、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等尚未进行明确规定。在自主办学的同时,各培养单位应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形成有效管理机制,自觉约束学校的管理行为,从而构建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结合的培养模式,充分体现工程硕士办学的自主优势。

在职研究生推荐

在职研究生

有问必答专注在职读研,请在线提交您的问题。

在线提问
在职研究生报名

网上报名请认真填写各项内容,负责老师将会与您及时联系。

点击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