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强化联合性与工程性
发布时间:2022-05-18 12:20:15培养过程是在培养目标指引下,对人才所采取的培养方式,培养过程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联合性指要在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其课程、工程实践、导师指导、学位论文等多方面联合起来共同提高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系统的构建工程硕士的培养过程,各环节紧密联系,互相促进共同发挥作用。“工程性”是工程硕士的本质要求,强调工程硕士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工程硕士的培养过程:
(1)课程方面
工程硕士作为我国培养的新类型的人才,必须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的设置,使课程体系的设置更符合工程硕士人才培养的目标。改善教学方法,使工程硕士人才不仅通过课程学习不仅能掌握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更能获得将理论和研究方法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
(1>课程设置要体现实用性和综合性
工程硕士课程的实用性体现在课程设置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工程硕士的课程内容要与工学硕士有所区别。工程硕士课程设置的实用性主要体通过以下几方面加强。第一,课程内容注重综合化。目前的工程硕士采用工学硕士的教材,其相较于工程硕士更注重理论方面的介绍。而工程硕士所需的知识要较工学硕士更加宽广,因此要注重编写教写。现代工程设计理论、技术与方法,正在逐步形成一门综合性的、涉及研究、开发、生产、营销等诸多领域的工程技术专业课程。[36」因此,要建立新的工程技术专业课程。第二,课程内容增加实用性知识和工程实践经验。通过问卷反映目前教师和学生普遍认为课程的实用性不强,教师和学生普遍希望目前的工程硕士的授课内容能增加工程实践经验介绍。第三,课程设置要参考企业需求。课程设置要做充分调研,对企业进行走访和调查,与校内专家共同商定作为工程硕士的基础课程安排。第四,增加实践课程。实践课程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而通过对目前学校的培养方案考察,发现各个学校的实践课程比较缺乏。美国的工程教育,研究生项目设计课余工程实践课占较大比重(30%}40%),且贯穿一学年的始终。学生在入学后第一学期就开始真刀真枪地承担项目设计任务。这些项目完全来源于工业企业的实际问题,并由企业的工程师和学校的教师共同带领学生进行分组设计。第五,要注重管理类课程的开设。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工程硕士和导师都对学习管理类课程有较强要求,而且管理能力被工程硕士和导师都被认为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工程硕士课程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第一,工程硕士的课程不仅仅包括本专业领域的专业课程,同时包括管理、人文及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的相关内容。这些课程应该经过选择、组织的,是根据工程和科学的社会责任来选择。例如工程经济学、人类工程学等,是与工程结合了的、适合现代工程师在从事系统的开发、设计、制造活动的需要。第二,课程设置要综合相关专业知识,将一些临近学科、交叉学科的知识综合在专业知识领域里。
(2)改革公共基础课
政治类课程的开设尽量在一个学期内完成。可以增加学时,整合目前的政治课程授课内容,减少政治理论内容的重复度。研究生从初中开始学习政治课程,在到考研对我国的政治理论己经比较清楚了解。对研究生的政治类课程教授应该更注重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也可以将政治类课程转变为大课程讲座形式进行。
英语类课程作为一项公共基础课,所占学分比例偏高。学生在通过外语学习后,外语的实用水平提高较小。减少传统的公共外语课程,加强专业外语教学。外语课程要注重实用性,注重口语训练,英文写作能力的提高。
(3)强化参与式教学
工程硕士在培养过程中,除了要改进课程设置外,更要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提高。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使用,改变以往以教师讲授主,课堂学习为主,以课本为主的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工程硕士研究生己经具有了较好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并且具有相当丰厚的理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更希望可以和教师相互交流,学生自己可以对感兴趣的领域做充分的准备,并将自己的认识和班级其他同学分享。案例教学法、团队教学法、基于项目的教育、研讨会等教育方法,挑选适合的方式应用于具体课程教学中,以提高工程硕士的各方面能力为目的。
20世纪初哈佛大学创造的案例教学法己广为使用,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和讨论技巧,是一种师生间的双向互动。团队学习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交流、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这种教学方以小组为单位,以教师的有效教学和管理为手段。另外目前工程类型的人才培养引入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基于项目中心的教育。美国的伍斯特理工学院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大力实施“基于项目教育(ProjecetBasedEducation)。每个学生除在每门专业课程和几门相关课程的学习中要做不同规模和内容的项目外,还要做一个综合性比较强、比较复杂、多来自产业界的“集成工程项目”。研讨会也是目前研究生教育方法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研讨会(Seminar)是欧美大学课堂中流行的一种教学或学术交流方式,是学生为研究某一问题而与教师、专家共同讨论的一种交互式教学途径。“其核心是充分挖掘课程参与者(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互动,从而深化对某一主题的认识,真正达到:‘学有所获、教学相长,口学口进’的教育目的。
(4)考核方式突出工程应用性
对工程硕士的考核要改变目前的单一论文考核或者命题考试这种模式。全
工程硕士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对其课程的考核也要以应用性为标准。对其课程的考核采用应用型的工程项目设计或者其他能体现掌握该门课程的形式,例如,软件编写等,更符合工程硕士的期望和工程硕士的特点。通过具有工程应用性的项目设计反映工程硕士对课程的掌握情况,并且还能通过实践性的课程考核使工程硕士进一步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深入学习。
- 在职人员报考双证在职硕士要增强自我约束能力2022-05-18
- 中外合作办学硕士需要读几年2022-05-18
- 招在职研究生的大学2022-05-18
- 专业硕士秉承的是择优的录取原则吗2022-05-18
- 专业硕士复试调剂是一段持续得比较久的时间吗2022-05-18
- 专业硕士的招生条件是怎么拟定的2022-05-18